英雄人民人民英雄观后心得体会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心得体会
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每个人全部在全力以赴,每一个岗位全部上演着一幕幕让人感动的优秀事迹,下面X整理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心得体会。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1
3月17日,我们来认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医疗队的主治医生郭海鹏,她出生于医生世家,一家人五代从医,她说,用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是家训,更是责任。
正在用不太标准的武汉话跟刘爷爷交流的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郭海鹏,刘爷爷今年86岁,在外院诊疗近30天,因为病情加重被转到这里,医疗队会诊后,决定采取无创呼吸机诊疗,可被老人一口拒绝。
对话中,郭海鹏得悉,以前老人曾有使用无创呼吸机诊疗的经历,但过程中感到不舒适,对此有了顾虑。但缺氧问题又急需处理,郭海鹏重复劝说,刘爷爷最终放宽心同意试一试。3秒钟,医护人员快速置换鼻导管和加压面罩。
尽管郭海鹏的武汉话并不标准,但她温暖的话语还是大大缓解了老人担心的情绪,刘爷爷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氧饱和度也从原来的80多提升到靠近正常人的水平。
齐鲁医院两个病区,收治的是3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数全部是老年人,年纪最大的94岁。天天进入病区,问诊、体检、查血气、心电图检验,她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了十几年的ICU医生,她说,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已成为一个本能。
郭海鹏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就读于武汉大学,疫情发生后,郭海鹏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与医疗队。而其实她刚刚结束在美国哈佛大学三年的博士后培训,回国还不到三个月。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2
3月16日,我们来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等级教授组组员杜斌。历来到武汉的那天起,她就奔波在各大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对她来说,指导救治最好的方法就是离患者再近部分。
这是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9楼的一间一般的会议室,来自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我国顶尖级教授团体正在紧急会诊。杜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从1月中旬接到任务,加入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国家高等级教授组,杜斌已经扎在抗疫最前线50多天,她奔波在武汉全部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巡查5家医院的ICU病房。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重症患者从发病到住院平均需要天,很多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让大家措手不及。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方法,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锚定目标,也是国家医疗救援队的关键使命。
在杜斌的心里,指导大家救治最好的方法就是带头守在床旁、守在患者身边。情况紧急时,给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杜斌全部自己上。
记者拍摄的这天晚上,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的同行要和她预约同时在线交流探讨疫情相关情况。一个多小时的跨洋连线,从疾控到诊疗,外国同行的问题详细到病人临床的诊疗细节,她们期望能从中国措施中取得更多更充足的借鉴。伴随治愈率的提升、病亡率的下降,中国也在为全球防疫、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3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不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改变,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全部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全部
2021年英雄人民人民英雄观后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