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视早教资源就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
人才成长的路径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教育是越早越好,不论孩子当初是不是能给我们所期待的反应,对于孩子来说,她们全部已经开始得到学习,她们的大脑全部得到了训练和激活。最主要的是,孩子已经开始取得了对新世界的认知。
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仁人志士、科学巨人、文艺大师、能工巧匠,大全部记入了人类史册,为后人所仰慕。在仰慕之余,更主要的是要从名人的成长史上,总结出她们出类拔萃的规律,以培养后继者———超越她们的能人。
人的智能完全是后天开发的结果。历史学家和传记文学家们为中外名人的成长事迹,做了大量光灿灿的统计,这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不过因为历史的不足使得早期教育一直不为人所知,以致大量的传记资料中极少统计名人的早期发展,今天看来,这实在太令人遗憾了!传记工作者用大量的笔墨,书写了名人青少年以后的进取、奋斗和业绩,却往往一笔带过她们的童年时代,只说一两句她们“自幼聪慧好学”等语。尤其是名人婴幼儿时期的成长统计,更是寥若晨星,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重大失落。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从传记史册的字里行间,找到不少名人早期识字阅读的例子。这说明,即使在社会还对早期教育处于完全无知的时代,早期教育的闪光,就已引发部分作者的瞩目。我们要十分感谢她们,正是她们寥寥数语的叙述,留给了后人极其珍贵的启示。名人的早期发展是她们智慧的“雏”,才能的“芽”,人生的起步。而早期教育,则是她们人生征途上最初的足迹。这里让我们识别这些足迹,为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作一参考。
19世纪初,德国的卡尔-威特早期识字,4岁阅读,8岁懂德、法、英、拉丁文和希腊文,9岁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博士学位,16岁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3岁会读能写,4岁阅读大量专著,7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12岁上大学。她的两个妹妹也是早期就能识字阅读,并分别在12岁和14岁考入大学深造。
德国大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读的关键是以诗歌形式写成的文章,8岁精通法、德、意、拉丁文和希腊文等5种文字。
列宁5岁时,母亲就教她识字读书。母亲还发挥自己的专长,教列宁学外语和音乐。
从少年数学家到被称为“电波之父”的英国人麦克斯韦,三四岁时,母亲就教她识字、写字、算术和背赞美诗了,童年即能大量阅读。
达尔文四五岁识字,读儿歌,又常到花园的“绿色课堂”里学习动植物知识。
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早期识字,10岁博览群书,并学习天文地理知识。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6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写,15岁写,名声大震。
骆宾王6岁写诗。
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
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岁通声律”,13岁写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篇。
大诗人黄庭坚5岁熟读诗、书、礼、易、乐等五经,后又读,“十日成诵,无一字漏”。7岁写牧童诗:“骑牛远远过村前,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小小年纪竟对当初社会有如此灼见!
历史上曹植、李贺、陆游及唐宋八大家,全部因早期读写,早早在诗文上崭露头角,以
不重视早教资源就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