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四圣心源劳伤解.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幻魅”的现代想象肖向明作者简介:肖向明, 1970 年11月生,现任惠州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教授。 1999 年和 2006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 7 年3月进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文艺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已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 5万元) 和第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10万元)。2008 年晋升为教授职称。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出版专著《“幻魅”的现代想象》(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7 年7 月) ,另编著和参编著作 3 部;在《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山大学学报》等多家刊物发表论文 40 多篇,核心期刊 28 篇(其中 CSSCI23 篇);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1 篇;另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评论 20 多篇。独立承担或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 3 项,参与省厅重点项目1 项。 2008 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在近、现代文学和民俗学(民间文学等)领域形成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内容提要: 众所周知,原始文化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其中,属于原始思维创造出来的“鬼”文化与重虚构、想象的文学创作有着不一般的联系。研究现代文学的“鬼”描写,使我们注意到这一奇异的文学现象在现代文学的生存景象及其理由与价值。“鬼”作为人类文明之初一种弥漫四野、盛极一时的现象,鬼文化作为一种原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已经穿越历史时空,沉淀在后来的人们的意识、潜意识里,即使是现代的文明人也难逃鬼文化的魔力,谈神论鬼、祭天祀祖等依然成为现代人生活里习以为常的现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下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以“民主”“科学”的旗帜试图彻底反对传统文化,鬼文化与鬼文学似乎被攻击得支离破碎、难觅踪迹。不过,在新文化普及不到的广大民众里依旧“鬼影缠身”,这是现代作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加之,作家内在思想难以明言的隐情、曲意,也通过与“鬼”相关的艺术方式得以表达。当然,鬼文化已经不是以古代那种显在的张扬的行为仪式体现出来,这种外在的仪式只在民众那里得以保存和延续,而在现代作家眼里是被否定了的,它渐渐地以一种潜在的神秘的精神现象和思维方式长久地隐藏下来,并与普通民众继续产生广泛的联系,因此,立志思想“启蒙”和文学“现代性”追求的中国现代作家和现代文学也必然受到鬼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传播了几千年的“鬼”文化已经由历史上一种须臾不离的内在信仰与外在行为,转化为渗透到现代人们日常生活里的潜在意识和思维模式。像民间信仰中的巫傩、鬼神、禁忌等就影响到现代作家如鲁迅、周作人、台静农、沈从文、曹禺、萧红、张天翼、张爱玲、徐訏以及吴祖光、王鲁彦、彭家煌、吴组缃、赵树理等一大批作家的文学创作。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为了在更广阔、更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去寻找和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国“自己的”宗教资源、民俗资源。鬼文化兼具宗教和民俗的双重特点,加之作为一种最容易遭到现代意识质疑和否定的原始文化, 它如何在现代作家与作品里存在,它的现代存在的文学方式是什么,它的文化与文学命运又将怎样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极富研究价值的。在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这一研究领域,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明显受到偏爱。儒道佛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成果迭出,方兴未艾。而对传统文化中的那些被现

四圣心源劳伤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