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考核课程论文题目:这样的袁世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系班级:电子本 1320 这样的袁世凯摘要: 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 ,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事件, 与日签署二十一条,称帝等。他是北洋军阀首领,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创立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期初修改《中华民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等, 后悍然称帝。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没有了首领,从此中国陷入了数十年民不聊生的军阀混战状态。关键字:袁世凯、认识和全面理解、贡献一、初识袁世凯。在这学期上近代史之前,也就是中学所学近代史以及道听途说的一些袁世凯的事迹。他破坏镇压人民斗争。戌变法期间,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义和团运动时期,疯狂镇压义和团,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他复辟帝制。 1915 年底;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他出卖民族利益,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 以盐税作为抵押,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 1915 年, 基本上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等。长期以来,袁世凯一直被冠以“窃国大盗”、“寡廉鲜耻的卖国贼”、“嗜血成性的专制暴君”。而在这学期的中国近代史课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了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老师对袁世凯事迹的剖析与深入讲解。课后结合老师所讲并又查了一些关于他生平的事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二、清末政局中的袁世凯。史料记载,戊戌时袁世凯倾向维新派,并未主动告密戊戌变法因戊戌政变而失败,对于 1898 年发生的戊戌政变,袁世凯是否向荣禄告密,存在不同说法;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海陆皆败收场,袁世凯奉命随军撤退天津,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以德军为蓝本, 制订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建军方案。小站练兵培养了一大批近代新军事人才,加快了旧军队的淘汰速度,对中国军队的近代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近代根据史义和团在山东的排外斥教行为,引起欧洲各国不满,袁世凯提出的建议促使清廷认识到山东局势的严重性。 1899 年5月1 日,荣禄命令袁世凯和聂士成各率所部,开往山东境内演习。袁世凯此行的目的,公开宣布的是“藉以弹压匪类,保护教民”,实则是遏制德军。在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岌岌可危,北洋军是清政府唯一可以抵抗起义的力量,袁世凯一面奏请清政府停止进攻,一面表达善意。他呼吁各方以大局为重,满汉两族冰释前嫌,主张清廷君主立宪,以避免国家分裂,他会与进步党中的民主共和派和君主立宪派通力合作,使各事都能处置妥当。这段时期他的所作所为非常相配李鸿章对他“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三、与日条约的袁世凯。 1915 年2月2 日,日本趁欧美各国无暇东顾之际,秘密向袁世凯提出了五号共计二十一个条款(简称《二十一条》)的无理要求,从 1915 年2月2 日到 5月7 日,历时 105 天,袁世凯政府与日方谈判 20 多次。在谈判中中国代表对日本的要求多有抵制。袁世凯政府采取各种办法拖延时间并向社会各界透漏日本之无理要求,以期国际社会干涉此案,并唤起国内舆论讨伐日本, 国内民众反对《二十一条》的呼声日渐高涨, 4月 26 日,日本代表提出最后修正案,做出一些小
近现代史纲要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