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计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由空想到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条件
思想来源:欧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涨。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
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的宪章运动
工业革命
第1页/共22页
下列对英国宪章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B
第2页/共22页
由理论到实践:
1871年巴黎公社
意 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国际歌》
为什么不能成功?
第3页/共22页
由理想变成现实: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影 响
中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共诞生
武装夺权
经济、军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巩固
探索
列宁
斯大林
新经济政策
建立“苏联”
国家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颁布新宪法
邓小平改革
“一五”计划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大改造完成
第4页/共22页
中国,苏俄(苏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差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此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活动1:对两国革命道路的探究
(1) 武装起义的爆发,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活动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2)材料中“列宁的思路”和“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
(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几十年的探索中,我国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同时也出现过失误。请就“成功仿效”、“创新”和“失误”各举一例。
(4)比较两国探索的成功经验和剧痛教训,你得到的最大启迪是什么?
彼得格勒
井冈山
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一五计划 赎买政策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文革)
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第5页/共22页
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二战后,多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表 现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新中国的成立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路
作用
第6页/共22页
曲折发展: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苏联
改革
解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91年
东欧
改革
剧变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1989年
实质
根本原因
第7页/共22页
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改死了”从实质上分析是( )
20世纪50~7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C
B
第8页/共22页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发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时代
政治上:颁布《宪法》
经济上:一化三改
成功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失误
第9页/共22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PPT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