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一、景点概况 1景点概况 1、明孝陵的主人、位置、建陵时间及名称由来2、宝城宝顶的特点 3、朱元璋生平 1分30秒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明孝陵。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 1328 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7岁投身皇觉寺,1352 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 1356 年领兵攻克南京, 1368 年登基称帝。明孝陵修建于 1381 年,其实明孝陵的这片土地原是六朝开善寺的原址,也就是我们现在位于明孝陵东侧的灵谷寺,可是当时朱元璋为了夺取这篇风水宝地,还大兴土木的将寺址从独龙阜迁到了紫霞洞的南面。当新寺建成后一些风水先生又来搬弄是非,于是灵谷寺又再次搬迁现在到了明孝陵以东。在陵墓动工后一年,马皇后病逝,1398 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整个工程直到 1413 年才完工。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 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 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 600 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大金门、碑亭 2大金门、碑亭 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 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简介 5、碑文的内容 2分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 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 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 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 米,下面的碑趺高 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合约九米的巨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 2746 个字, 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全文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其实朱元璋祖籍江苏盱眙,出生于安徽凤阳);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早年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推翻了元朝残暴统治);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 1368 年朱元璋定都南京, 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册封马娘娘为皇后,朱标为太子,其余皇子分守四方。四、废中书、设六部,这是指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宰相职务而分设兵、工、刑、礼、户、吏六部,加强了中央集权;五、重人才、建国学;说的是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为国求才,并建立了国子监太学及各级府学、县学培养人才。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 57 人名号及 144 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对朱元璋一生做了极为高度的评价。当年燕王朱棣发动政变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为朱元璋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以此来笼络人心“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 1413 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朱棣在大书
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