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 奥义书精华奥义书认为:「我」是自我、灵魂之意,而生类的一切,从「梵」所生,死了又归还于「梵」,要觉悟真的自己而成为梵——梵我一如, 才能解脱。此宇宙的最初——梵, 化为一切, 安排维持万象, 造成规律。所以,只要遵从此规律而悟得真我,谁都可以成为梵。奥义书认为有「业」的存在与「轮回」。如说:「人于死时、心脏的尖端会亮, 由其光明,「我」乃经由眼睛或脑顶或身中其它部位而脱出。「我」去时, 随之生命也去。恰如尺蠖到达一树叶端, 然后更捕捉其它叶端。如此,「我」也脱出身体,而造其它新的形态。「我」变成祖先、梵天、诸神或其它有情。.... 行善而成善人, 行恶而成恶人。...... 故曰: 人依欲而成, 因欲而有意向, 因意而有业, 依业而有果」。奥义书的轮回主体是「我」,而「我」是固定性的灵魂,也是宇宙的「第一原理」或「实体」。但佛教说的轮回, 是由于纯粹的业力或意志, 此业力和意志,是「非固定性」、「无实体」的「缘起力」, 故非我论。因此, 佛教的业力观,是「无实体」的连续观。奥义书提倡「禅定」、「瑜伽」的修行方法,即:在寂静处端坐,调整呼吸, 心注一境, 以达到恍惚的状态, 为靠近「梵」的方法。佛教虽也有禅定法门, 但重视「定慧等持」, 在定中起慧观, 而目的并非往生天界,而是究竟解脱。 1. 爱达雷椰奥义书。太初之时, 世界上只有自我, 阿特曼, 没有任何别的生灵。它便创造了世界万物和众生。最后,他打开头颅,破门而入。此头颅顶门,便是阿特曼进入之处。在人体之中, 阿特曼有三个寓所即三种梦境: 觉醒、梦和无梦三种境界。他看到的只有无所不在的大梵,大梵即他的自我。真正的自我便是大梵, 他就是造物主。阿特曼居于自我之中, 世界诞生于自我,自我的意识便是大梵。一个人明白自我,即阿特曼,有自我意识,他便会获得天国的祝福, 享受永生。 2. 奥姆奥义书。世间的一切都是奥姆, 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都是奥姆, 超越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也都是奥姆。奥姆便是大梵,世间无法看到的一切也都是大梵。大梵便是自我,是阿特曼。自我有四种不同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觉醒的状态。它以外在世界为感觉对象, 认知的也只是表象的世界,并以物质为享受的对象。第二种境界是睡梦的状态。它以内在的、精神的世界为感受对象,认知的是心灵的世界, 人在过去和觉醒状态中所作的一切活动都会在心灵和睡梦的世界中留下印记。第三种境界是无梦的状态。这种状态的自我叫般若,即智慧的人。此种状态中, 人处于深度睡眠之中, 没有了任何欲望和梦想。正像其会的夜驱除了看得见的外在世界一样, 无梦的睡眠驱散了外在世界和心灵世界中的一切存在, 此时的自我, 也就是般若。他成为一切事物的主宰,他与神我何为一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是万物的源泉。般若以神我为感受对象, 认知的也是神我, 享受的是永恒的安宁的幸福,进入的是善恶、真假都不存在的无差别的世界。第四种境界是自如、非状态中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自我, 既不指向外在, 也不指向内在。他没有任何指向, 他不认知任何事物, 他自身也是不可认知的。他什么都不知道, 他自身也是不可知的。他既不可看见也不可被看见,他既不可触摸也无法被触摸。他无影无形、无知无识。他非想非非想, 他无以描述。他是安宁、纯粹、唯一的自我。 3. 歌者奥义书。宇宙万物的菁华是大地,大地的菁华是水。水的菁华是草木,草木的菁华是人。人的菁华是语言,语言的菁华是圣典。圣典的菁华是歌唱,歌唱的菁华是奥姆。奥姆是菁华中的菁华,是最崇高的存在。世间万物均产生于空,并最终归属于空。空先于一切而存在,同时空也是万事万物最终的根源。空,确实是奥姆的最崇高、最伟大的体现, 空是无始无终的存在。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大梵,世间的一切以及过去与将来都属于大梵。人受意志的支配, 其行为是意志作用的结果。人活在世上, 需要自己立下志向。人的心性就是自我,阿特曼,深深地隐藏在我们的心中。意志首先是由思想生成, 通过五官而与外部世界联系。因此, 五官可以说是意志的形体。意志本身是一种发光的东西, 它驱散了我们心中的黑暗。意志总是以对真理的最求作为行动的方向。无处不在同时又隐而不见的空, 是意志的本质, 同时也是自我的本质。人的意志中隐藏着人们所有的行动、所有的欲望、所有的味觉与触觉。意志无声无息,但他占有的是整个世界。人的心性也就是自我, 阿特曼, 深深地隐藏在我们的心中, 它比芥子还小,同时它有比天空还大。它就是大梵, 人的心性便是人的自我, 人的自我便是大梵。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我们将归于大梵。梵是呼吸,梵是元气,梵是生命。梵是欢乐,梵是空。欢乐便是空, 空便是欢乐。明白这个奥秘,是通向神灵的道路,就是通向大梵的道路。沿着这条路走的人,将会摆脱生死的轮回,不再回归于凡界。太初,世界上什么都不存在,存在的
zy-奥义书精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