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学效应大全 1、蝴蝶效应: 起源——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在心理学上, 蝴蝶效应表现为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连锁效应的,因果性不明显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症状——因为几天前发生的一点小小不顺利, 而开始心情烦躁, 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 小的情绪波动渐渐在心底形成轩然大波, 最终以不可预见的狂躁模式爆发出来。时间累积得越久,崩溃的后果越不堪设想。 2、狄德罗效应: 起源—— 18 世纪法国一位哲学家丹尼斯. 狄德罗,某天友人赠其一件高级睡袍,他非常喜欢。但当他穿上之后, 开始觉得家里的一切家具和装饰都显得粗陋庸俗, 于是不得不把旧的东西一件件更新,但最终她仍不觉得开心,因为他最终发现,“自己竟然被一条睡袍胁迫”。症状——永远不能填满的欲望黑洞, 因为“人往高处走”, 到达一个阶段, 各方面都要求配套上升。街道要搭配建筑, 豪宅要搭配名车, 鞋子要搭配礼服, 礼服要搭配名钻……搭配的顶端永远是自己力所不能及。 3、齐加尼克效应: 起源——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的一次实验。他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去完成 20 项工作。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而让另一组毫无阻碍, 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尽管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非常紧张, 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思绪总是被那些任务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症状——在接受一项工作时,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而工作中的人往往不停地受到叠加任务, 因此, 紧张状态无时无刻存在并叠加累积, 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法放松, 长期疲惫不堪, 最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出现。 4 、罗森塔尔效应: 起源——古希腊传说中塞浦路斯岛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力翁,酷爱艺术,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面对自己的作品他爱不释手, 整日深情注视。天长日久,女神竟然奇迹般复活,并成为了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说明,期待是一种力量。 196 8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 罗森塔尔提出了该项理论。此理论有一个我们最常听到的例子:两个病人同住一家医院, 其中一人患了癌症, 而另一人并无大碍。但医生把两人的诊断书弄混了。结果那个真正的病患得知后整天心情轻松, 开心地在医院住了一段日子便健康地出院了。而那个原本身体无恙的人却终日活在对死亡与病痛的恐惧中, 最后真的罹患绝症, 在抑郁绝望中死去。症状——心理暗示。当别人给予充分信赖和期待的时候,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困难便会得到解决。反之便被低迷的情绪主宰,最终失败。 5 、蔡戈尼效应: 起源—— 1927 年, 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 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 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 而一组演算中途, 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 乙组明显优于甲组。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搁不下。而那些已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症状——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一日不得解脱。蔡戈尼效应是人走入两个极端: 一个是过分强迫, 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 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 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 另一端是驱动力过弱, 做任何事都拖沓罗嗦, 2 时常半途而废,总是不把一件事情完全完成后再转移目标,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1 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在古希腊, 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 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 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 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 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 放上一段时间, 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 不知从何入手, 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 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 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
心理学效应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