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教育的智者,就要先做教育的知者
朱玉宾(天津市静海县实验小学 特级教师)
做一名智慧名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是我们每位教师的美丽追求! 在追逐教育梦想的征途中, 我和大家一样一路走来, 边思考边实践, 有了一点点
感悟,那就是——在课堂里,要想做教育的智者,就要先做教育的知者。一名教
育的智者, 必然知晓教育之道, 必然是一个知道并善于运用教育规律的人。 因此,
要做教育的智者,必须要先做教育的知者。这个“知”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我认为, 相对于学生来说, 我们教师就是知识的“先知者”, 我们在走进课堂之
前,要努力做到“知己知彼”,或者说“不知不妄动”,对于课堂里的一切(包
括教育规律和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要件,如教材、学生、教师自己以及教学环境、
教学媒介等等),我们一无所知或是一知半解,就不要轻易踏进课堂,否则课堂
中的我们就会显得很无为、 低效, 甚至难堪。 一个在课堂里无为的教师只能沦为
虚设。
在课堂里,要知晓的教学要件很多,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知晓的是
教材、学生和教师自己。
一、研究教材
(一)为什么要研究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我们教学的例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模本。
我们只有看懂了教材,才能对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心中有数。很多老
师,课前不看教材,更不看参考书,更谈不到对教材的思考和再创造,凭着自己
以往的主观经验去上课,这样对于教材资源是极大的浪费,使我们的教材沦为
“习题集”。
.研究教材的过程就是构建教学思路的过程(怎么教)。
我们对于教材进行细细咀嚼的过程, 本身就是构建教学思路的过程。 因为对于教
材的理解以及新的思考必将被你不自主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
举例:我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
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例 2 的“估算”时,我在教学中,先是
出示题目:18 X 22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估算。一会儿各种估算方法就如 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lcz 的方法:18Q20 , 22弋20 ,所以18 乂 22
〜400 ; syz 的估算方法: 22〜20 ,所以18 X 22〜360 ; zxy 的估 算方法:18弋20 ,所以18 X 22〜440。而wsy则能算出精确结果:18 X 22=18 X 20+18 X 2=396 。
接下来引导学生比较、 思考: 为什么方法一估算的结果最接近精确值?为什么方
法三估算的结果距离精确值最远?什么方法二估算的结果小于精确值?通过学
生们的分析研讨,他们发现:在方法一中,一个估大,一个估小,相互抵消了一
部分; 方法二中只把一个因数估小了, 积也就小于精确值; 方法三正好与之相反。
简单地说, 一个是双估, 一个是大估, 另一个是小估。 在此基础上, 我问学生们:
“你喜欢哪种估算方法?为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分析, 学生们对于估算
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估算方法与估算结果的关系有了明了的认识。
接着,让学生完成例题后面的“做一做: 23 X 22勺? ”学生同例题一样也出
现了三种估算方法, 但是, 其中把两个因数都估算的占了大多数。 我又引导孩子
们将他们“双估”的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比较, 却发现“双估”的结果比精确结
要做教育的智者,就要先做教育的知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