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列宁论合作社(1923 年 1月 4日和 6日) 大家认识照片上的这位吗?那大家对他又有着多少了解呢?下面我们有请**来给我们讲一讲。一·作者简介列宁( 俄语Ле?нин 1870 年4月 22 日- 1924 年1月 21 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集各大家于一身啊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 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 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列宁的作品《论合作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写作背景本文是列宁于 1923 年1月4 日和 6 日在病榻上口授的,发表于同年 5月 26 日、 27 日《真理报》第 1 15和¨6号是列宁“政治遗嘱”中具有独特地位的一篇。而当时的国内国际背景是这样的: 1922 年,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爆发的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遭到资产阶级的镇压失败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走向低潮。但是, 俄国国内的形势却越来越好。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取得了初步成就, 为苏俄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也表明, 在苏俄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 不解决如何把农民吸引到社会主义轨道上来的问题, 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对此, 列宁晚年在设计自己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方案时, 口授了《论合作社》一文, 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三·文章主旨(过渡语咋说啊?) 在《论合作社》中, 列宁论述了实行合作社的伟大意义, 认为合作社是小生产者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好形式, 阐明了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合作社的性质, 说明了推进合作社要做的工作, 强调了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完整地提出了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民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四·内容说明现在我们先从宏观上来了解本文的内容和结构。本文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合作社是小生产者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好形式, 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列宁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进而阐述、深化了关于合作社的基本思想。全文共有 22 个自然段, 按其中心思想, 我们分为八个小部分,1、 2-5 、 6-9 、 10、 11-12 、 13-15 、 16-19 、 20-22. 下面我们将对每个部分进行学习: 1· 对合作社注意得不够(第 1 段) 列宁觉得,人们“对合作社注意得不够”, 对于合作社在俄国具有的这种重大意义, 在当时, 是未必每个人都了解了的。对于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我们将在第三自然段进行学习。主义其中一句话: “由于已经推翻了旧日剥削者的统治,国家政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 因而旧日合作社提倡者的理想中曾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或庸俗的东西已成为毫无粉饰的现实了。”那么, 为什么说这是幻想的呢, 这个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 在第十六自然段中: 因为没有估计到阶级斗争、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推翻剥削者阶级的统治这样的根本问题,而梦想用社会主义和平改造现代社会。 2· 合作社是小生产者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好形式,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 2-5 段) 列宁认为, 俄国工人阶级在取得国家政权、掌握了生产资料之后, 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就是居民的合作化了。但是当时,人们还轻视合作社,还不了解合作社
论合作社 列宁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