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
成语 :发音 :jūn chén zuǒ shǐ 解释: 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出处 :《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示例: 开中药处方时,要安排好各味药的~关系。 用法: 作定语、宾语;用于中药方面。
介绍/君臣佐使 编辑
“君臣佐使”是中医的组方原则。这种组方原则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清代吴仪洛进一步解释说:“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以为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
方剂学术语/君臣佐使 编辑
方剂学术语,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
君臣佐使的传统文化/君臣佐使 编辑
君臣佐使是四象结构首先,君臣佐使,是讲中药自身的一体性,这涉及到中国文化中的四象结构,君臣佐使,老阳为君,为父,为夫,为天,为夏;老阴为臣,为母,为妻,为地,为冬;少阴为佐,为长,为秋;少阳为为使,为幼,为春。君是主导,臣既为君提供辅助,又照顾君顾不到的方面,还提供对君的制约,与君构成适中的平衡状态;而佐使,既是进一步展开君臣形成的作用,更是对君臣形成的态势进行调节,使达整方的合理周全,这就好比一个家庭,要做一件事,夫妻是主力,以丈夫为核心,妻子的襄助既有推、又有柬、还有阻止,有分工,也有合作;但夫妻总有不调和的地方,孩子是他们的方向,老人是他们的依赖,佐的调节与使决不同,佐药有佐助、佐制和反佐,佐助是协助君臣发挥作用,佐制就是对君臣力量出偏的调整,而反佐,则佐还有沟通方药和病态的人体的作用,这又与使的引经达病所相近;使还有调和的作用,这是君臣佐使的结构决定的,使(也包括君臣佐)不一定是具体的某味药,而是中药处方里必不可少地要有的部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使是整个方子的方向和目标。这又好比春夏秋冬,冬夏是核心,相反相成,但没有春秋,冬夏是无从转化的,春秋又是相对的两个趋势,四季的结构构成了盎然的生机,生命在有四季的地方表现得更为绚烂多彩。这里存在两对相互区别又相联系的信息、能量、物质流,君臣是一对,佐使是另一对。形成一体起作用,其间又
君臣佐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