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音乐教育学科音乐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页眉. 页脚. 音乐教育学科音乐论文毫无疑问, 21 世纪人类社会将更加趋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势态。全球一体化是人类科技、交通、信息网络及经济发展的必然, 文化多元化则出自人类在不同生存空间聚合方式适应性的进一步扩展。[1] 由此,当今任何学科的发展放弃全球观察的视野,孤立地谈自己的发展, 或脱离自身文化传统去谈发展都是难以面向未来的。据此, 我们需要基于一种全球音乐文化发展的思维框架, 来考虑音乐教育学科研究的发展。这一思想框架可以从三个重要方面来考虑: 新的音乐教育哲学; 东西方音乐教育的互动与互补;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新的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哲学是指导音乐教育决策和行动目标的基础, 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则需要新的音乐教育哲学来指引。我认为这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主要有三个导向: 1. 文化价值; 2. 文化生态; 3. 文化创造。 1. 文化价值。文化是由价值引导的体系,描述这一特征的学科理论基础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由于学科交叉或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 又产生了音乐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音乐”或“教育”都可作为人类文化之一部分或现象, 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与文化相整合。美国音乐人类学家公认“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的观念; (注:内特尔《音乐人类学与世界音乐的教学》一文中有清楚的阐述,如“音乐反映和表达他社会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结构”“让学生对音乐作世界范围的理解,各种现象将帮助他们领会各种音乐,并提供一种进入理解世界其它各种文化的情况, 也有助于各社会成员, 更好地理解他们自己的音乐。”载《中国音乐增刊续集: 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教育》, 1995 年。) 70 年代德国音乐教育重新由“音乐艺术作品”转向“文化中的音乐”的理解均出自于音乐人类学维度的表达。[2] 在美国音乐教育向来重视音乐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思想的制定和表述的探讨中, 《为音乐教育确立更强有力的基本思想》一文(美国《音乐教育者杂志, 1993 年9 . 页脚. 条》所提出的六个方面更明确包含着音乐人类学的基本思想,现摘录如下: (1) 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2) 学习音乐是学习世界上各民族。(3) 学习音乐是学会学习过程。(4) 学习音乐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5) 学习音乐是学习的基础。(6) 学习音乐是学习艺术。[3] 以上六个方面是将音乐作为文化来认识的,对于音乐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的定位和认知。中国文化学者蔡元培曾在 1912 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处长时曾提出五育之说(德、智、体、世界观、美育) ,其中吸收了席勒的美育思想,现在看来有其历史局限性。其一, 美育仅是文化功能、文化素质的要素之一, 文化可以包含美育, 而美育则不能包含文化的各项;其二, “美学”是从西方文化中提出的概念,在跨文化中有一定文化意义的限度, 这一点已有针锋相对的观念。[4][5]2. 文化生态。当今人类社会的工业文明将由生态文明所取代, 提倡生态文明也是国际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球是一个以“生物圈”方式存在的整体, 它的有机性、多样性和相互性的保护, 是抵制工业化负面所产生的生物单一性和文化单一性倾向, 以及大众文化和国民教育方式的单一化标准倾向, 这直接关系到新的音乐教育应建立在音乐文化生态的保护和新的音乐文明思维框架上。

音乐教育学科音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28610723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