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手足口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由柯萨奇病毒A16 (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VE71)等数种肠道病毒为主要病原的一种传染病⑴。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托幼机构为本病的主要流行场所⑵,每年的5-7月为本病的流行高峰。2008年3月,安徽省发生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后,5月2日卫生部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⑶。2010年4月份我县部分乡镇有病例报告,呈大面积散在发病,进入5月份城区病例报告呈明显上升趋势,疫情历时63天,累计报告发病316例,造成城区三所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经病原学采样送检8份疱疹液样标本检测,检出Cox A16病毒4份,证实是由柯萨奇病毒A16(Cox A16)引起的暴发疫情。现将一所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
清水县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患儿。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通讯地址:清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史文成 姚银娣 王旭明
邮政编码:741400
累计报告16例,波及人数674人。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首发病例裴海鑫,男,4岁,在清水县第一幼儿园小四班就读,于2010年4月29日发病,发病前一周内无外出史,家中其他儿童无发病史。末发病例彭潇轶,女,5岁,在清水县第一幼儿园中一班就读,发病日期为2010年5月18日,诊断日期为2010年5月19日,患儿发病一周内在园内有生活接触史。
4月29日至6月5日,37天,累计发病16例。
病例发生在三个年级11个班,其中小一班3人;小二班4人;小三班2人;中一班1人;中二班1人;中三班3大一班1人;大二班2人。年龄分布:4至6岁之间,其中4岁9例,5岁4例,6岁3例。男性9例,女性7例。密切接触者512人。
患儿大多在口腔黏膜、手掌心、足掌心、臀部等散发疱疹,大多有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个别病例伴有1-2天低热。经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在1-3天疱疹可退去一半,5-7天痊愈。
采样送检8份疱疹液样标本检测,检出Cox A16病毒4份,其余4份为其它肠道病毒。
患儿居家隔离,家长负责护理,密切
好。暴发原因:①家长防治知识匮乏,意识淡薄,患儿在医院确诊后也没通知幼儿园,致使传染源长期在园内存留,使园内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②医疗机构防控意识淡薄,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不足,报告和消毒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直接和间接感染造成疫情的暴发流行;③儿童对手足口病无特异性免疫,普遍易感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也比较广泛,有了一定的传染源就有机会造成感染,引起暴发或流行;④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