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它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以致于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一、意义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对于学校教育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从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如可以从中寻找导致某一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从宏观上寻找教育、预防和干预的方法;可以为学校的分班教学、个别化教学提供前提条件;可以为弱智儿童、残疾儿童和超常儿童等特殊儿童提供鉴别、筛选和培养的措施;心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兴趣爱好的信息,可以为丰富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正当心理需求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还为从整体上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估系统,等等。
(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水平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心理差异,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能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加强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到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青少年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归纳出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产生原因,从而提出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另外,青少年心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为青少年心理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对其中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和概括,撰写论文,从而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也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
(三)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面对新的形势和当代学生思想、个性特征的新变化,迫切需要建构一套新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体系。近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青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有助于教师发现和诊断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有助于教师客观地了解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及行为上的发展水平,以便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与管理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政治态度、思想问题和意见要求。
(四)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从纵向看,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