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经纬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经纬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福安市第六中学 吴玉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
⑵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⑶了解大圆、劣弧等概念,掌握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航向的判定方法,并总结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⑵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经纬网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航向的判定。
教学难点: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航线的判定及规律的总结。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经纬网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要对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本节课带领大家进行探究和闯关的是一生热衷于游戏和闯关的超级玛丽先生。讲明游戏规则。
以超级玛丽经典游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第一关“定方向”(学生根据图表,材料等相关信息进行闯关。)
抽签决定答题的第一小组。第一小组学生打开锦囊,解析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的基本规律。
第二小组利用第一小组解析的规律在方格状经纬网中确定两点的方向。
第三小组根据图表判断弧线式经纬网上两点的方向。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培养了学习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关“定距离”(学生根据图表,材料等相关信息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本环节共设一个锦囊和一小关。第四小组的同学解开锦囊,根据锦囊中给出的图表小组讨论,并派代表解读如何利用经纬网计算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
第五小组在第四小组的解析上开始闯关,计算两地的最短距离,在题目中进行演练。
锦囊中图表的解读为下一小组的解题提供了线索,奠定了解题的基础,每一步骤环环相扣,互相联系。
第三关“定最短距离”(学生根据图表,材料等相关信息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第六小组打开锦囊,根据提示信息,分析在球面上确定两点间最短距离的方法,学会在球面上找出大圆和劣弧。
第七小组在第六小组解析的基础上判断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及其航线。
第八小组判断位于北半球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及其航向。
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和解读使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得到了提高。对规律的归纳和总
经纬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