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体验。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进行自我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
我自己很喜欢读书,真正发自内心的读书兴趣,应该追溯到80年代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铆足了劲大步发展,整个社会,读书学习的风气,特别浓厚。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读书学习的时代,我十分敬佩学校的老师,他们很有学识和才华,美丽的康桥从他们口中吟诵出来是那样的动人、勇敢的保尔柯察金被他们描绘得那么的坚强、复杂的几何算题在他们的讲解下是那么的浅显易懂、尤其是他们讲授的地理历史知识更是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至今,我还特别怀念他们,感谢他们。我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是他们激发出来的。
参加工作二十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必须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吸取新知识,好似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有句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此对我们当今教师来说是讲得再好不过的名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欣逢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责任与机遇同在,时代呼吁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要创新,教学上教师就必须有开拓精神,有先进的,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而这些都是在教师具备渊博知识情况下,通过反复酝酿、比较、体验,才有胆略进行改革。作为教师,我的读书之道是,以教学为中心,所学知识都是围绕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文化为主体。在教学中学,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一个好的教师只有自己有渊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随心所欲。学生则会学得专心,学得快乐。于是工作之后,我把每天读书的时间相对固定下来,即每天都要读一小时的书,并且努力坚持它。我阅读各种书籍,特别是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我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它仿佛带我进入了一个教育的世外桃源,那里鲜花盛开,硕果累累,字里行间洋溢的是爱心,垒砌的是教育,在字句的阶梯里,我看到了教育的鲜活,教育的诗意;读书解开了我的许多困惑,教我解决难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使每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乐趣。”等等语句,真是一语中的,使我大有顿悟之感,我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再有像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等。书中还有许多关于教学管理、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等等;我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正如魏老师在自序中所说的那样,
“像同读者谈心似的,平时怎么想了,怎么说了,怎么做了,也就怎么写出来了。”他寓道理于小故事中,从细微之处看恢宏,于平凡中见伟大,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言恳意真,入情入理,令人心悦诚服。他在书中,以及其朴实而流畅的语言,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具体叙述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他让我明白了应该如何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去认识和引导学生,去认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努力进行改革;我读窦桂梅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与书为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