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为 学 生 喝 彩
——《工程问题》教学案例及反思
连平县第一小学 林运招
在一节《工程问题》的拓展练习课上,为了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联系实际编写了一道应用题: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两根进水管,单独打开甲管,5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单独打开乙管,4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如果同时打开甲乙两管,多少小时可以将空池注满?学生们很快列出算式:(小时)并解答出来。
紧接着我又把题目变了变:一个水池装有一根进水管和一根出水管,单独打开出水管,5小时可以把满池水放完;单独打开进水管,4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多少小时可以将空池注满?
题目出示后,大部分同学都在埋头思考着。突然,巫思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题有没有搞错?”“怎么了?”我反问他。“生活中哪有这样装水的:既打开进水管又打开出水管?这不是浪费吗?”经他这么一说,班上哗然了。原先循规蹈矩的同学都来劲了,不少同学也七嘴八舌跟着附和起来。
生1:对呀,这不合情理嘛!
生2:这简直就是浪费!
生3:老师,谁会这么傻呢?
生4:这是浪费资源,是犯罪的表现!
生5:这样的题目脱离生活,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出乎意料之外的问题,打乱了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我有些发慌,一向自信的我第一次有了异样的感觉,脸也有些发热。
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应变能力,一个很好的补救念头闪现在我面前。我竖起大拇指由衷地对孩子们说:“对呀!你们说得非常好,大家真是棒极了!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并要向大家学习!”随即,我及时地调整了教学设计,擦去了脱离生活的题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四人小组说说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的,并编成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同学们今天的精彩表现让我激动不已,使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震撼”,真切触摸到“教学相长”的实际意义,也更深切地体悟新课程“师生共同发展”的内涵。孩子们用自己那富有创意的童言,大胆地、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教学上的不足,也着实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反思]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善于思考,无所顾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挑战老师,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又是多么大的变化啊!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以前那么多学生都没有想到该题脱离生活,不符合实际呢?或者说,也许有学生想到了,但为什么就不敢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呢?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师往往被视为“圣人”,教师的话被许多学生视为“圣旨”,其“权威”不容置疑,不可冒犯;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往往习惯于主体、客体分得清清楚楚,教师的教就是传授、给予,学生的学就是接受、消化。学生稍有“节外生枝”,就会被无情“修剪”;稍有“异念出头”,就会被残酷“镇压”。在这样压抑、被动接受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简直就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根本就没有主动性可言,独立性被泯灭了,
我为学生喝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