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蒲松龄故居导游词3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蒲松龄故居导游词3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蒲松龄故居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1938年遭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下面是XX为大家带来的蒲松龄故居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蒲松龄故居导游词范文1:
  蒲松龄故居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1938年遭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1958年政府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妥善保护。“文化大革命”时期,故居一度被占,但文物遗失不严重。
  1973年故居被重新收回,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城东约8华里,有一个至今还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老村落,就是这个偏僻不易被人发现的村落,却因一部《聊斋志异》饮誉海内外而名声大震,传递到五洲四海大江南北,这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诞生地—蒲家庄。
  蒲家庄,原名三槐庄。始建于宋代,以村内三棵古槐而得名。明初,村东沟壑内有一水井,古时常满而溢为溪,故村名称满井庄。据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20xx年)蒲松龄撰写的《重修龙王庙碑》记载:“淄东七里许,有柳泉。邑乘载之,忘胜也。水清以渝洌,味甘以芳,酿酒旨。瀹增茗香。泉深丈许,水满而异,穿甃石 出焉,故以又名满井。”这是尚能找到最早“柳泉”和“满井”称谓的惟一文献记载。
  村里建有满井寺,飞檐螭首,画栋雕梁,轩敞疏朗,典雅大方。明代邑令陈时万《重游满井寺即事三首》曰:“细草垂柳一涧青,病身聊复憩幽亭。老禅行脚归无日,闲饵僧雏学诵经。寺门南对树峰斜,携酒重寻上界花。病骨瘦来终跌宕,犹能击鼓弄掺挝。敞襟露顶趁天风,叠膝临泉万虑空。坐对寒岩浑面壁,乱山折断夕阳红。”
  1980年建蒲松龄纪念馆,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葺、扩建,征用民宅,改建了著作版本、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设了南大门,使故居的管理日趋完善。现在,故居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点。
  今日的故居,是一座恬静的院落。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荫翳天日。郭沫若1962年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
  穿门北折是一正两厢的庭院。其中正房3间,东西厢房各2间,为1954年修建。正房两侧的桧柏、石榴,以及厢房前面的迎春花,百日红等,均系后人所栽,院内太湖石也是故居修复后增添。故居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普通民房,木棂门窗,房内路大荒手书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匾下悬挂着蒲松龄。蒲松龄故居导游词范文2:
  蒲松龄故居在《历代名人录》这本书里,共录了几百人,其中以齐鲁人最多,但又多集中在公元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在元、明、清三代七百多年间,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只出了“两位人物”,一是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位是文学家蒲松龄。 蒲松龄的故居在淄博市淄川区,一个叫蒲家庄的幽僻的山村。故居为四进院落,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院内有瓦舍茅屋,花丛瓜架,既有书屋情趣,又还有农舍野味。
  书房“聊斋”内,高悬着蒲松龄研究专家路大荒手书的“聊斋”匾额,匾下是蒲松龄74岁时身着公服、手捻银须的画像。画中蒲松龄神采飘逸,但眉宇间又微露着悲愤感慨。上面有蒲松龄亲笔题词二则。其一:“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白头,奕

蒲松龄故居导游词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b21547
  • 文件大小79 KB
  • 时间202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