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义乌古今对联撷趣.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义乌古今对联撷趣
  义乌历史悠久,文脉流长,素有“小邹鲁”的美名。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和劳动人民创作出了许多文字隽永、意味深长、妙趣横生、雅欲共赏的对联。这些对联堪称义乌文化中的瑰宝,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浮想联翩。
  南宋开禧七年,义乌县赤岸乡有个人,名叫杨焯,在南雄任知州。晚年告老还乡,一天杨焯忽闻喜报孙子“考中了”,喜不可支,即命家人磨墨铺纸,挥笔写下一副对联,挂在自家的“清白堂”上:
  家传忠简三千卷
  身透龙门十八人
  原来,杨焯子孙登科及第的早有十七人,如今是第十八个及第。毋怪乎杨焯要高兴得诗兴大发了。
  骆宾王是初唐“四大诗人”之一。他与王渤、杨炯、卢照邻号称“四杰”。突破宫廷文字的藩蓠,扭转浮靡的诗风,在文学史上颇有地位。义乌下骆宅“骆氏宗祠”石柱上有一副楹联:
  名尊四杰家风古
  派溯三林世泽长
  此联作何解释?传说骆宾王上祖分为三派,是三兄弟。联中三林即指:下骆宅的松林派,李塘的梅林派,楂林的竹林派。骆氏正是由三条派系传下来的。这副对联仅十四个字,颂名人,溯上祖,不仅使人敬而仰之,而且能在十四个字里明晰一部祖宗历史,概括力不可谓不强。
  “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历来为劳动人民所希望。可是,在过去,连年丰收实难相遇。人活七十已称为“古稀”。据记载,义乌上下几千年,活上百岁的人,绝无仅有。直到明清才出一个“寿星”,名叫陈世恭。他生于成化九年,死于万历六年。活了一百零六岁。陈世恭非官非商,是个农民。得此天年,四邻皆喜。大家祝贺他,赠送一副门联:
  寿域天开,眼见六朝盛事
  老人星见,躬逢百岁中秋
  清朝末年,义乌巧溪乡殿下村有个进士,叫楼杏春。博学多才,享有盛名。这天,村中一位穷汉花钱买来一个二婚娘成亲,穷汉前来请楼杏春写副婚联。楼杏春热情地问穷汉:“你是怎样成亲的?”穷汉一五一十地将情况告诉楼杏春。楼杏春听后默不作声,铺开红纸,拿来笔墨,很快给他写下婚联:
  头婚郎,二婚娘,男新女旧
  三十现,四十欠,欠多现少
  原来穷汉三十出头还讨不起老婆。这年碰巧邻村有个二婚娘。对方婆家要价七十两银子,穷汉实在无法,只借了三十两银子。欠下的四十两银子答应今后再给。
  这副婚联初读好笑,实质笑中饱含辛酸,作者以此表达了他对借钱讨老婆的穷汉和被卖钱的二婚娘的同情,也就是对买卖婚姻的谴责。这副对联既通俗又较典型地道出了旧社会不合理的买卖婚姻制度。确是传神之笔。因此得以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
  早先义乌绣湖上有一个“花坞岛”,“花坞岛”上有一花鸟亭,亭上有一副对联:
  稠山绣水有如许
  明月清风相与期
  相传是前清县令黄某所写,黄在义乌数年政绩颇有一些可以称道的地方,亭上的这副对联大概亦是他以“清风”自许,并愿与后来诸君共勉的意思。
  绣湖书院恐怕要算义乌文化教育的发祥地了。清末明初,废科举、兴学校。书院改为义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首任校长是陈郁(字左三)曾自撰对联一副:
  湖水河清洗我国耻
  桐叶易落警尔辈心
  手书雕刻悬挂于礼堂两旁的大柱子上,以劝勉学子珍惜光阴,为国雪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当年的同学谈起此事仍记忆犹新。
  义乌江水滔滔东流,在稠城与佛堂的中间,忽然折而向东。由于常年累月的冲积

义乌古今对联撷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5-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