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逍遥游》教案(五).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逍遥游》教案(高二必修五)
  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组邢娟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句,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2、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3、辩证理解庄子“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重点难点:
  1、庄子“三无”思想的理解。
  2、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庄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高一时我们学过李商隐的《锦瑟》?我们一起来复习背一遍。“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亭玉暖日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里有一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大家还记得吗?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张开翅膀,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舞歌唱。但当他醒来之后,却陷入了沉思: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做梦变成蝴蝶,为什么我会体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呢?如果是蝴蝶做梦便成了我,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我的梦中呢?于是他就跑过去问老子,老子说:“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老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庄子,通过学习《逍遥游》来感受庄子的心灵世界。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战国时代,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动乱、大变革时期,策士横议,积极追求功名,庄子却不同,他冷眼看待世事,在现实世界之外给自己创设了一个精神世界,反应在他笔下的文章里就使文章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形成汪洋恣肆的文风,而这构成了庄子文章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体感知:结构和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本文论证思路,并提示所用论证方法)
  1、学习角度:
  (1)扣标题,提出问题:何为逍遥?
  (找同学谈一下你对“逍遥”两字的理解)
  教师明确:“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那么,庄子又是如何诠释他的逍遥观的呢?通过预习和整体阅读,我们能看出庄子在文中哪段明确提出了自己的逍遥观。
  (2)扣行文关键词: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
  提示:文中三个“笑”字,分别在第一、二、三节。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笑其不逍遥,其实自己也不逍遥。真逍遥什么?
  2、学习思路:
  提示:不逍遥——逍遥(驳论,先破后立)(如已学过的《拿来主义》)
  提出两问题:
  (1)每一段列举了哪些事物,是否达到了逍遥? (第一、二自然段)
  (2)找一下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并翻译。(第三段)
  四、梳理探究
  (一)、引导学生梳理第一、二自然段。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逍遥游》教案(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