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雨霖铃》教案(四).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雨霖铃》教案(高一必修四)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体会柳词缠绵婉约的风格。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过程与方法:
  3、指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这首词长于铺叙的特点以及融情入景、借景写情的特色。
  4、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教学难点:
  1、鉴赏本诗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2、对“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赏析。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作《雨霖铃》就是一幅优美的画。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的世界,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这首词吧!
  二、一进感觉:初步感受。
  (一)听录音
  (二)全班齐读
  (三)初步感受:
  刚才我们第一次共同走进这首词,听了录音,自己也读了一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你们觉得这首词美吗?
  ——学生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感受这首词很美,它是一种凄美,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是谁创作了这样一首凄美的词?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词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屡试不中,后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和她们生活在一起,放荡不羁。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47岁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写作这首词的时候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词作集中地反映了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和这种复杂的心情。
  (四)明确基调:
  通过我对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背景的介绍,结合同学们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我们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请几位同学谈一谈,读一读。
  
  ——基调:低沉、哀婉、悲伤、凄清。
  三、二进文字:整体把握。
  下面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基调自己诵读这首词,再次共同走进这首词的世界。如果说第一次是走进这首词的第一感觉的话,这一次我们要走进这首词的文字,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有疑问举手,并且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
  ——上片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分别的情景;
  下片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四、三进意境:体会情感。
  到底词人和心爱的人是如何分别,他想象的别后生活到底是何种情状,让我们第三次走进这首词,去感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齐读)
  设问,串讲: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我相信同学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幅爱人离别之图,那么你们头脑中的这个图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时间:傍晚
  地点:长亭(古人送别的地方)
  2、怎样的一个傍晚?
  ——阵雨初停的傍晚
  3、你们是从哪里获取这些信息的?
  ——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4、这里不能忽视一个小东西——寒蝉,这蝉鸣助添了悲凉,“凄切”一词一开始就为这个画面乃至这首词定了调子,展开了一个凄切的氛围。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此句虽明写景,却暗含情,环境氛围多悲戚之意。
  (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这样的情境下,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宴给他送别,虽然有酒相送,但是也无心饮用,因为心中有百般留恋,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但是人要留,船却要开了“兰舟催发”。“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

《雨霖铃》教案(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