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方言
甘谷方言
甘谷方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天水市西北部,包括天水市甘谷县全境,武山县、秦安县部分地区,定西市通渭县的部分地区。甘谷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腔调。
一、甘谷方言——文化遗产
甘谷话是种比较特殊的方言,似乎与周围很多地区的方言格格不入,词语奇特,语速又快,搞得即使本省的人,也常常听不懂。发音奇特的词语如“克其麻嚓”(源自波斯),意为“动作麻利一点”(祈使语气),——很难找到合适的字来表达。
甘谷方言,保留了大量的中古方言,有很多方言与南方很多地区的完全一样。 甘谷一带的方言不仅在源头上继承了汉语言,而且后来随着人口的移动和不断的融合又添加了其他一些地区的特色语言。是名副其实的语言活化石。
二、甘谷方言——文献记载
《史记·周本纪》:(武王)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为文王 ,载以车,中军。
木主:即死人的灵牌,多以木制成,故名。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 ,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神伏:发自心灵深处的佩服之情,极言程度之深。所以建议以后大家减少“五体投地”的使用而代之以“神伏”。首先“神伏”的简练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五体投地”来自佛教仪式,不是我们本土的文化……(又散布歪理邪说,排斥他民族文化有给法西斯招魂之嫌,阿弥陀佛,众生平等,罪过罪过!)
《红楼梦》:以下词语皆出自《 红楼梦》,引自钱建文制作的电子书《红楼全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那贾珍因见 日近,亲自坐车……
发引:发丧、入土。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那 人家无多房舍,婆娘们无处回避,只得由他们去了。
庄农:这个就不必解释了吧?甘谷话中有“庄农人”、“庄农上的”等用法。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 异常……
克啬:此处为“吝啬”之意。
在甘谷话中读音和词义都有较大的变化:“啬”发音演变为“sai”,词义演变为:给人穿小鞋。常见用法是“克啬人”。所以“些微”有点怀疑甘谷话中的“ke sai”是不是此处的“克啬”。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麝月道:“ 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
怪道:难怪。在甘谷话中常缀有语气词“来”,如:钱儿叨贼娃子偷喽,怪道来你没吃饭。(叨:被)
三、甘谷方言——语法结构
甘谷方言的语法,在词性、词类、句子结构、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等方面,和普通话基本一致,但也有些较为特殊的词。
实词
(一)古老的代词
人称代词复数 除城区有“他们”外,都不用“们”各有专词:
咱们叫“曹”,我们叫“熬”(ngao)。
你们呼为“鸟”平声(niao,当是“你[尔]曹”之合音)。
他们。北乡呼如掏。自己,谓之各家。
谁,谓之“阿谁(念si)”或“阿谁个”(a si gai)。
其他的,或剩下的,叫残的。
这里,念如“指来”,也说“指搭”。
那里,念如“兀(wu)来,也说兀搭。
哪里(疑问)谓之阿来,阿搭。
(二)合音词
“合音词”是把双音节词念快,合成单音节词。在甘谷方音中,除上述“我(吾)曹”合为熬(ngao),“你(尔)曹”合为(niao)。“他曹”合为(tao)外,常用语中还有一些合音。如:
不要,合为bao,也念bao(安远等乡转为hou)。
来吧,合为la;去呀,合为qia。
什么,北乡合为se。
人家(别人)合为lang或yang。(城区叫“能郎”。
1.带“人”字的形容词:
烫热叫烧人,烫热而没挨着叫烤人。
冰凉的感觉叫冰人,也叫沁(念seng)人。
石灰之类刺人皮肤叫蚀人。
剥葱切葱眼睛难受叫遮人。
皮肤发痒叫咬人,也叫痒人。
吃了东西不容易从食道上下去叫噎人。
胃里难受叫挖人。
辣味重叫辣人。
鞋小子穿上紧叫钉人。
生气叫气人丢脸叫辱人,羞愧叫羞人。
2.带叠字的形容词:
鲜明,清晰叫俊叶叶;不干净叫脏稀稀。
丰满,鼓涨叫憋(bie)虎虎,憋埂埂,扁缩叫秕塌塌(bi ta ta )。
装东西压得实叫慈埂埂;虚松叫虚澎澎。
整齐叫齐争争,凌乱叫乱烘烘。
责怪个了高大,行动幼稚者谓之狠狠,也斥为胀冷冷。责怪年龄尚小,强装大人者谓“碎虮虮”。
实际无能,装腔作势叫炫势势。
偏巧,谓之神神个,端端个。
事情办得不容易谓为“稀稀个”(常用于否定句)。
(五)语气词
甘谷方言中语气词较少,发音也和普通话的语气词有所不同。
1.陈述语气:
用“的”(dou)、“喽”lou即“了”、“罢”(pa,等于“也罢”)、
甘谷方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