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院校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名词解释.doc刍议中职院校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名词解释
摘要:道德教育是中职院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却一直处于首而无为的地位。本文力求从实践角度探索优化道德教育的方法,以期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道德教育 中职院校 中职生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强。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具备这一品质,再传授其它技能才是可贵的人才。因此,在繁多的学校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应该占据一席之地。而中职院校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中职生的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稳定和谐。因此,做好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是中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中职生的特殊性中职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在知识涵养、认知水平、行为习惯等方面都相对逊色于一般学生。学习方面,由于他们在中学阶段成绩大都不太理想,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逃学、甚至弃学现象十分严重。在思想、情绪、言行等方面还表现出诸多叛逆性:如部分学生穿奇装异服、打扮怪异、目无尊长、对学校校规校纪置若罔闻、对人冷漠、情感淡薄、行为随意、语言污秽,不服管教等。凡此种种,都给中职院校的管理与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令人欣慰的是,中职生所处年龄阶段,依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加以耐心,正确的引导,他们也会成为品德端正、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因此,教“学”先教“人” !“人”在前,“才”在后,这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端正中职生的思想意识,矫正其不良行为,便成了中职院校首要而迫切的任务。鉴于中职生的特殊性,道德教育在中职院校中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优化道德教育的方法,力求使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优化道德教育1、在活动中践行德育道德教育的关键点不在于传授道德知识,而在于培养道德信念,并最终落实由信念而衍生出来的道德行为。因此,良好的道德不是“教”而获得的,而是“学”来的,是被“做”出来的。美德若可教,也绝不是知识之教,而是意向之教、态度之教、生活之教;美德若可学,也是情意之学、态度之学、榜样之学。道德教育与其说以知识为媒介,不如说以实践为媒介。因此,开展各种丰富多彩、意义鲜明的活动,让学生的情意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在参与中明白事理。而且,对于本来就排斥“一本正经”地学习的中职生来说,用活动来调节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更受他们欢迎。在活动中,不需要事先列出教学目标,不需要向学生点明重点难点,更不需要刻意记住某些定义要点等。只需要师生一起去参与、去做,学生在活动中完全释放自我,表现自我。教师要做好观察员与引导员的角色,对于各种活动中所包含的诸如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集体本位、礼貌待人、认真勤奋等人文因素,适时引导,使学生在“做”中体味美德,践行美德。活动中的道德教育应该像春风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纯自然的情景中,去感悟美德,体验美德,在认知的源头就把信念与行动完美的结合起来。2、在知识学习中渗透德育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树立“大德育观”,让道德教育“见缝插针”。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应该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如:在技术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此外,技术本身也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它所包含的求真务实、认
刍议中职院校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