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三章( 5 学时) 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及分集接收主要内容 1 引言 2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分析 3 移动信道特征分析 4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 5 分集接收 信道分类。架空明线有线信道。电缆。光纤 恒参信道。中、长波地表面波传播无线信道。短波电离层反射传播。移动通信使用的VHF、 UHF 变参信道直射、反射及散射传播 研究无线信道的意义研究无线移动信道模型,预测接收信场强衰减、吸收、折射、散射、绕射…移动环境自然和人为无线电环境接收信号场强情况如何? 信号带宽增加 GSM 均衡 CDMA 多径合并( RAKE 接收) 智能天线 研究无线信道的方法从接收信号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接收信号的幅度变化及分布接收信号的到达角分布从多径的数学表达式角度分析研究多径中每径幅度和分布研究每径的到达角度和分布研究每径的时延特性和分布从模型的角度尺度不同(大尺度、小尺度) 环境特征不同(室外、室外、陆地、海洋、空间) 应用区域(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 主要内容 1 引言 2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分析 3 移动信道特征分析 4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 5 分集接收 电波传播方式研究频段: VHF ( 30-300MHz )、 UHF ( 300-3000MHz ) 移动通信常用频段为: 150MHz (VHF) 450MHz 、 900MHz 、 、 等(UHF) 无线电波典型传播路径: 直射波-视距传播反射波翟表面波 直射波(视距传播) 自由空间传播大气中的电波传播大气折射视距传播极限距离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自由空间传播( 1 ) 即传播空间无限大且无吸收电波能量的介质、无障碍物,电波不产生反射、折射、散射、吸收、屏蔽等能量损耗,电波的衰减仅仅由能量扩散所引起直射波按自由空间传播考虑:只有能量扩散, 没有其它损耗考虑接收信号功率、空间传播损耗 自由空间传播( 2 ) 球面波功率密度: P T (W) d (m) RX TX P R (W) 接收天线有效面积: 全向天线
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