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和知觉 1 感觉定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种类: A 外部感觉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 Eg: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B 内部感觉身体内部刺激引起 Eg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饿、胀、渴、窒息、性、疼痛) 2 感觉性:感觉器官对是以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阈限量低,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感受性高) ↓→ so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成反比 eg: 嘈杂环境阈限高,感受性低{Ps :一个感觉器官只对一种刺激最敏感,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 这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合刺激} 感觉阈限种类: A 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是一个范围最小刺激强度(下限) 最大强度(上限) B 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差 )→差别感受性↓→一个人察觉到的差别越小,差别感觉性越高 : ▲I=I/K(▲I→差别阈限 I→原刺激强度 K→常熟) 感觉现象 1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A 光适应(快) :一两分钟 B 暗适应(慢): 30-40 分钟保护暗适应→戴红色眼镜(波长 620 纳米) →视紫红质不会分解 2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A 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 eg: 灯亮→灯灭→视觉形象亮的灯 B 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 eg: 红色→蓝绿色(彩色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后像持续时间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3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是感受性发生变化 A 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eg: 红花绿叶 B 相继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eg: 先苦后甜 4 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 Eg :看见蓝色→蓝色(视觉) 感到清凉) PS: 在有些人身上产生的联觉在别人身上不存在,这个现象很特殊,而且长大后会消失各种感觉视觉(枕叶) 1 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光波)在 380mm--780mm 之间 2 视网膜:由视觉神经细胞组成的薄膜,分三层,最外边一层的视细胞层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视神经→大脑皮层枕叶后端) 3 视细胞层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 A 椎体细胞(明视觉器官) →中央窝→强光下起作用→分辨物体细节颜色 B 杆体细胞(暗视觉器官) →视网膜边缘→对弱光敏感→分辨明暗轮廓 4 颜色包括:彩色非彩色 A 彩色: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长波的红→短波的蓝紫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光越强,越明亮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比例, 灰色比例大, 饱和度小( 所有颜色都有灰) ↓→三棱镜从太阳分出来的彩虹是最纯的颜色饱和度百分比 B 非彩色:灰色无色调,饱和度为 0 ,只有明度明度:黑→白 5 视觉缺陷的人靠明度差别来辨认颜色造成原因:隔代遗传、隐形基因听觉(颞叶) A 16--20000HZ 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声波) 100--4000HZ 的声波最敏感老年人对声音的丧失是高频声音次声< 16 HZ 超生>
感觉和知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