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常用中药功效比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常用中药功效比较常用中药功效比较 1 ,麻黄与桂枝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不同点: 麻黄, 以宣散为主, 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 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桂枝, 以温通为主, 发汗力较缓, 外感风寒, 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桂枝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 ,苍耳子与辛夷共同点: 质轻, 性升浮。解表力弱, 善于通窍。常相须为用, 用治鼻渊头痛。不同点: 苍耳子祛风除湿, 用于风湿痹痛, 风疹瘙痒。辛夷专治鼻渊, 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 ,桑叶与菊花共同点: 均轻清发散, 发散风热, 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 目赤昏花等证。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不同点: 桑叶清肺润肺力强。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 兼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轻证。菊花清肝平肝力优。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 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4 ,柴胡与升麻共同点: 均为发散风热药, 具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不同点: 柴胡退热作用较强, 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为治少阳证要药。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升麻长于透疹, 用于麻疹疹出不畅, 并善于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 5 ,石膏与知母共同点: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善清胃肺实热,故肺热咳嗽, 胃火上炎, 头痛, 牙龈肿痛多用。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知母苦甘性寒质润, 重在清润, 清热之中又善滋阴润燥, 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 故多用于肺燥干咳, 阴虚消渴, 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6 ,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点: 苦寒,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可治疗湿热, 火毒所致的病证, 如泻痢,黄疸,疮痈,湿疹,湿疮等。不同点:黄芩长于清上焦湿热,清肺热,并可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肺热咳嗽,少阳寒热,血热吐衄,胎热不安等证。黄连药力较强, 长于清中焦湿热, 湿热泻痢尤宜, 并可清心, 胃之火而除烦止呕, 解热。用于高热烦躁, 心烦不眠, 血热出血, 胃热呕吐, 消谷善饥等。黄柏苦寒下达,长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退虚热。多用于湿热下注, 带下黄臭, 足膝肿痛, 热淋涩痛以及阴虚发热, 盗汗遗精等。 7 ,金银花与连翘共同点: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同治痈肿疮毒。外感风热及温病邪在卫气营血等证。不同点:金银花甘寒不伤胃,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连翘苦寒, 偏清泄里热, 并可消痈散结, 用于瘰疬痰核。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善治热陷心包,高热神昏等。 8 ,大青叶与板蓝根共同点:都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都可用于温病初起和热入营血,风热表证,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证。不同点: 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 热入营血, 温毒发斑多用。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散结,咽喉肿痛多用。 9 ,生地黄与玄参共同点: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治疗热入营血及阴虚火旺证。不同点: 生地黄偏于凉血养阴, 多用于热病伤阴证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玄参偏于降火解毒散结,多用于营血热毒证。 10 ,牡丹皮与赤芍共同点:能凉血散淤,对血热,血瘀所致之证常相须为用。不同点: 牡丹皮清热凉血之力较强, 善退阴分伏热, 常治虚热骨蒸无汗等证。赤芍祛淤止痛较好, 多用于各种淤血疼痛, 兼泻肝火以疗肝热目赤。 11 ,地骨皮与牡丹皮共同点:凉血退热除蒸,治疗骨蒸潮热及血热出血证。不同点: 地骨皮味甘, 偏于退有汗骨蒸, 又能清泄肺热, 治疗肺热咳嗽等。牡丹皮味辛,偏于退无汗骨蒸,又有较强的凉血祛淤作用。治疗热入营血及各种血瘀证。 12 ,银柴胡与柴胡共同点:均有解热作用。不同点: 银柴胡无升散之性, 偏于退有汗骨蒸, 又能清泄肺热, 为退虚热,消疳热之品。主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柴胡有升散之性,为透表泄热之品。偏治外感发热或邪在少阳证,并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肝气郁滞及阳气下陷之证。 13 ,胡黄连与黄连共同点:苦寒,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等证。不同点: 胡黄连长于退虚热, 消疳热, 多用于骨蒸潮热, 小儿疳热等证。黄连长于泻心胃之火, 清热解毒力强。用于心胃火热炽盛以及血分热毒等证。 14 ,大黄与芒硝共同点:苦寒,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用于热结便秘,痈疮肿毒。不同点: 大黄清降力强, 用治火热上炎证, 并有止血活血, 清泄湿热之功, 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 淤血, 湿热淋证, 湿热泻痢及烧烫伤

常用中药功效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5186f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