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冰山在融化》读书笔记.doc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冰山在融化》读书笔记
  《冰山在融化》读书笔记
  一、概述
  公司组织LMI-EPP课程的培训,老师布置了一本书的阅读任务《冰山在融化》,花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完,刚好看到BOSS在群里提到了《谁动了我的奶酪》,心里一动,于是周末花时间找到《奶酪》一书,花了几十分钟翻完,对照着两本小书,做一个笔记。
  《冰山在融化》,作者约翰·科特、霍尔格·拉斯格博,2006年出版,。而《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约翰逊,第一版2001年出版,~(不同年代出版的评分不一样)。
  《奶酪》这本书,很早之前看过,现在回忆那时候的感觉不深,这次重读之后,在第二部分的现实版谈论章节有所体会。而《冰山在融化》都是讲故事,不过与公司现有状况有一定契合度,所以结合起来会有一些感觉,下面部分再详细阐述。
  整体来说,《奶酪》因为故事情节简单,又是从个人观念变化的角度出发,第一部分的寓言和第二部分的实际过程印证引申互相结合,对比于《冰山》的故事情节略微复杂,最后只是要点总结和阐述来说,确实更具备流行的因素。这也可能为什么《奶酪》曾经大红大紫,而《冰山》这么小众的原因吧。​
  二、心得思考
  如概述中所说的,我认为两本书最大的差别在《奶酪》更多的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阐述“永远的不变是变化”,而《冰山》主要从团队变革的角度出发,阐述团队在面临即将到来的困境如何应对。
  同样的,从阐述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奶酪》更多地描述个人心理、观念、态度上的变化,并且不断总结形成一些句子,最后唧唧在奶酪墙上的话,可以算是一本书的精华所在。而《冰山》更多地描述整体团队在变革中碰到的问题,以及变革小组如何一一解决,更多着眼在实务操作上。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两本书有点像“道”与“术”的不同,奶酪更注重“道”,《冰山》更注重“术”,加上面向个人与团队的不同,再结合中国特色,可以大胆地得出一个无法验证的结论:中国人或者说具备中国传统思想的人可能会更喜欢《奶酪》,而​西方人或更信奉西方理念的人会更喜欢《冰山》。说到我,则是后者,所以,下面的体会,更多会着眼在《冰山》上。
  翻过一遍,又回顾了几个重点段落,我的思考和体会有三点:
  1、事实胜于雄辩,文中玻璃瓶的爆裂试验是一个典型代表。在公司的决策过程中,会有很多种方法,大家互相争辩最常用的是讲事实摆道理,但事实往往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是不太容易证伪的,这样往往是我有我的道理,你有你的解释,很难互相说服。那么在现在的时代里,可以量化的一定要用数据说话或者说佐证,不能量化的那么要拿实践来说明,可以用试点或分步骤去实施。这样虽然不能完全避免风险,但总比通过谁的嗓门更大、谁更在争论中坚持来得更好一些。
  2、创新需要独立团队,团队的互补会胜过精英的简单集合,同样的,团体转变成团队需要一个过程。文中的小组较好地反映了这些,五个人各有优缺点,但最终带领整个族群完成了蜕变,而且,文中也描述了企鹅王带领整个团队进行团建的过程,如互相了解、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等。​​​当然,因为是寓言,篇幅又短,所以过程会理想化一点,在实际中,管理团队的磨合会很难、而且会有主动或被动舍弃,这一点,可以参考《团队建设的五大障碍》一书,

《冰山在融化》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321568027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