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急性发作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流程
中国哮喘联盟
哮喘病人
正常人
气管镜下的哮喘本质:气道炎症
哮喘的病理生理
由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
通常具有出现广泛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2002 GINA和中国哮喘防治指南)
哮喘急性发作定义
气促、咳嗽、喘息或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呈进行性加重
常伴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速下降为特征
2002 GINA
哮喘发作的诱因
季节
环境
接触过敏原
饮食
职业
精神因素
心理因素
运动
药物
发病史
家族史
呼吸道感染
局部慢性病灶
2006年中国哮喘联盟《哮喘急性发作规范化治疗》
临床医师流动学习站
图 1. 无哮喘者的支气管黏膜 (图 A)
轻度哮喘患者支气管黏膜 (图 B)
(苏木精伊红染色, x40).
无哮喘者的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完整;基底膜下不增厚;并且也无细胞浸润。
而轻度哮喘患者黏膜上皮细胞层中可见杯状细胞增生肥大;黏膜下层胶原沉积,基底膜下增厚;并且有细胞浸润.
图片来自 Nizar N. Jarjour,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哮喘的病理生理
气道慢性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阻塞可逆性
气道重构
嗜中性细胞
T 淋巴细胞
嗜酸性细胞
抗原
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
.
.
.
.
感觉神经
传导神经
上皮脱落
上皮下纤维化
平滑肌
粘液栓
血管扩张
新血管形成
血浆渗漏
轻度稳定的哮喘
极早期变化:
存在网状基底膜的增厚,肥大细胞、Th细胞和激活的嗜酸性粒细胞的粘膜炎症。
调节性细胞因子IL-4和IL-5的产生和释放是变应性哮喘的特征。
致死性哮喘
特征:
气道表层上皮丢失,网状基底膜增厚,粘膜水肿,存在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性炎症,支气管平滑肌质量增大。
哮喘猝死:
最后的发作较短时,通常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嗜酸性粒细胞多。
最后的发作较长时,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加,而中性粒细胞不常找到。
哮喘急性发作规范化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