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自传》读后感
微笑面对生活——读《季羡林自传》有感
翻开面前的《季羡林自传》,我不禁为里面幽默的文字所吸引。翻着翻着,我也不禁开始领悟到里面的道理了。
在《季羡林自传》中,我所理解到最深的一点就是要微笑面对生活。
季羡林先生身为一代奇才,获得过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12国语言,尤其于吐火罗文,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可他的童年却十分贫困,他称之为“最穷村中的最穷的家”,可见他的生活艰苦。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他回忆起来,却也是用轻松的笔调将它记下,甚至都能在那灰暗的生活中找到一点有色彩的地方,童年时与伙伴的嬉戏,因偷吃饼子而被母亲追打,早上的半个白面馒头,竟都成为了季羡林这一代宗师的珍贵记忆。季羡林先生微笑着回顾自己的童年,于是,如此灰暗的童年,在读者的眼里似乎也变得美好起来。
在季羡林先生的后半生,他又遭受文化大革命,这远比他的童年要黑暗。在这恐怖的十年中,无数文学界的人才被残害,最终自杀,能坚持到文革结束的寥寥无几,季羡林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季羡林先生在刚刚开始接受批判时,也曾想过自杀,可是,他后来逐渐习惯了,总是保持乐观的心态,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批判,对于批判词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恐怕在文革期间能保持这种心态的人是几乎没有的吧。就是这样,他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并且亲眼看见了“四人帮”被粉碎,自己也恢复了名誉。这些就是他微笑面对命运的结果。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有不如意的时候。命运不完全取决于人,所有当然会有时运不佳的时候,这个时间就拼心态了。心态不好者心灰意冷,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禁对人生丧失希望,甚至自杀,乐观者总是充满自信,相信这一段灰暗的时间总会过去,自己总会迎来光明。这两种人总是会拥有截然相反的命运。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小时候数学就特别不好,每一次测验,别人
《季羡林自传》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