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
  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
  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7、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17岁,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
  2、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3、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
  4、指导朗读:再怎么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你仍为“异客”。
  5、揭示学法:古诗的语言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
  (二)想象“佳节”,体会“倍思亲”
  1、师: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统一意见: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师:你知道有那些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4、师: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 节,我便想起 )
  5、指导朗读: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地回忆这一幅幅画面,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倍思亲”)
  (三)想象“少一人”,体会“兄弟情深”
  1、师: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组内交流。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略作点拨: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2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