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脏损害.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脏损害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脏损害
 铅是作用于人体多系统的有毒化学物质,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年以来通过临床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铅中毒可对肾脏造成损害,现将有关铅中毒肾脏损害概述如下。
  1肾脏的形态学改变
  ,发现1例回声稍增强,1例未见明显异常,2例体积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关于铅中毒肾脏损害后肾体积的变化,国外报道53例死于慢性铅性肾病的病人中47例肾体积缩小。
  ,晚期可见肾小球膨胀,球囊粘连,肾间质局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炎性细胞浸润。
  动物实验发现铅对肾脏的损害可分为三期:
  早期:接触铅时间短于1年,可见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有核内包涵体出现。尿铅增高,而肾功能正常。其亚微结构的改变是可逆的。
  中期:接触铅时间长于1年,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形成核内包涵体的能力降低。肾脏间质有中等量的纤维组织增生。尿铅排泄减少。临床检查肾功能尚在正常范围。已形成的病变一般不易复原。
  晚期:更长时期的铅接触,使肾间质纤维化更明显,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萎缩。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2效应标志物的改变
  ,尿蛋白增高是一个重要的效应标志物,主要的靶部位在肾小管,故低分子蛋白尿的测定应作为工作的重点,观察尿蛋白的含量和增高持续时间,可判断肾脏损害的程度,通常把低分子量的蛋白如β-MG作为肾小管早期损害的指标,如果β-MG大量出现即可提示肾小管再吸收功能受损,但对铅性肾病的诊断特异性较差。有人提出α
1-MG作为铅性肾病早期效应指标物要优于β-MG。
  ,肾小管对糖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肾脏损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Y01
  • 文件大小573 KB
  • 时间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