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金属学报第25卷1989年总目次.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黑藻轮叶黑藻( 主要黑藻类型) 轮叶黑藻轮叶黑藻俗称温丝草、灯笼薇、转转薇等,学名 Hydrillaverticillata ,属水鳖科、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 茎直立细长,长 50~ 80 厘米, 叶带状披针形,4~8 片轮生, 通常以 4~6 片为多,长 厘米左右, 宽约 -2cm 。叶缘具小锯齿, 叶无柄。广布于池塘、湖泊和水沟中。在中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轮叶黑藻为雌雄异体, 花白色, 较小, 果实呈三角棒形。秋末开始无性生殖,在枝尖形成特化的营养繁殖器官鳞状芽苞,俗称" 天果",根部形成白色的" 地果"。冬季天果沉入水底, 被泥土污物覆盖, 地果入底泥 3~5 厘米,地果较少见。冬季为休眠期,水温 10℃以上时,芽苞开始萌发生长,前端生长点顶出其上的沉积物,茎叶见光呈绿色, 同时随着芽苞的伸长在基部叶腋处萌生出不定根,形成新的植株。待植株长成又可以断枝再植。目前在河蟹养殖池塘中进行人工栽培。黑藻人工栽培技术①枝尖插植繁殖轮叶黑藻属于“假根尖”植物, 只有须状不定根, 在每年的 4~8月, 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枝尖插植 3 天后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②营养体移栽繁殖一般在谷雨前后, 将池塘水排干, 留底泥 10~ 15 厘米, 将长至 15厘米轮叶黑藻切成长 8 厘米左右的段节, 每亩按 30~ 50 千克均匀泼洒, 使茎节部分浸入泥中, 再将池塘水加至 15 厘米深。约 20 天后全池都覆盖着新生的轮叶黑藻,可将水加至 30 厘米,以后逐步加深池水, 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移植初期应保持水质清新, 不能干水, 不宜使用化肥。如有青苔滋生,可使用" 杀青苔" 药物杀灭。③芽苞的种植每年的 12 月到翌年 3 月是轮叶黑藻芽苞的播种期, 应选择晴天播种, 播种前池水加注新水 10 厘米,每亩用种 500 ~ 1000 克,播种时应按行、株距 50 厘米将芽苞 3~5 粒插入泥中, 或者拌泥沙撒播。当水温升至 15℃时, 5~ 10 天开始发芽,出苗率可达 95 %。注意事项:①芽苞的选择: 芽苞长 1~ 厘米, 直径 ~ 厘米, 每 500 克 3500 ~ 4000 粒,芽苞粒硬饱满,呈葱绿色。②播种前应用聚乙烯网片或白膜围栏, 将芽苞与河蟹隔开, 待芽苞萌发长成, 水草满塘时,撤掉围栏设施,让河蟹进入草丛。③每亩放蟹量应在 100 0 只以下。④整株的种植在每年的 5~8月, 天然水域中的轮叶黑藻已长成, 长达 40~ 60 厘米, 每亩蟹池一次放草 100 ~ 200 千克,一部分被蟹直接摄食,一部分生须根着泥存活。水质管理上, 白天水深, 晚间水浅, 减少河蟹食草量, 促进须根生成。黑藻- 形态用途产地分布黑藻原产黑龙江、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广布于欧亚大陆热带至温带地区。生于淡水中。形态特征多年生沉水草本。茎圆柱形, 表面具有纵向细棱纹, 质较脆。休眠芽长卵圆形; 苞叶多数, 螺旋状紧密排列, 白色或淡黄绿色, 狭披针形至披针形。叶 3~8 片轮生,常具紫红色或黑色小斑点,先端锐尖, 边缘锯齿明显,无柄,具腋生小鳞片;主脉 1 条,明显。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腋生无柄雄佛焰苞近球形, 绿色, 表面具明显的纵棱纹, 顶端具刺凸; 雄花萼片、花瓣各 3片, 白色。果实圆柱形, 表面常有 2~9 个刺状凸起。种子 2~6 粒,褐色,两端尖。花果期 5~ 10月。生长习性喜阳光充足的环境。环境荫蔽植株生长受阻, 新叶叶色变淡, 老叶逐渐死亡。最好让它每天接受 2~3 个小时的散射日光。性喜温暖,耐寒,在 15~ 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不低于 4℃。园林用途适宜浅水绿化、室内水体绿化, 作水下植被, 可盆栽、缸栽, 是装饰水族箱的良好材料, 常作为中景、背景使用。是良好的沉水观赏植物。繁殖培育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春季播种于营养土中, 加水高出土面 3-5cm ,保温保湿,待发芽齐全后,生长健壮时即可移栽定植。无性繁殖将水中的植株剪成 6-8cm 长的茎段进行扦插,生根后可移栽。在黑藻的生长期内, 要及时清除杂草和异物, 保持水的清澈, 增加水中的光照。同时还要追肥 1-2 次,促进植株的生长,使株形美观,提高其观赏效果。由于黑藻繁殖速度较快,要定期清理部分植株。轮叶黑藻为雌雄异体,花白色,较小,果实呈三角棒形。秋末开始无性生殖, 在枝尖形成特化的营养繁殖器官鳞状芽苞, 俗称“天果”, 根部形成白色的“地果”。冬季天果沉入水底, 被泥土污物覆盖, 地果入底泥 3~5 厘米,地果较少见。冬季为休眠期,水温 10℃以上时,芽苞开始萌发生长, 前端生长点顶出其上的沉积物, 茎叶见光呈绿色, 同

金属学报第25卷1989年总目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h679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