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原因分析施工现场的用电环境一般比较差,使用的设备、线路本身安全隐患比较多,流动性、重复性、临时性较强, 参加施工的用电人员甚至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在施工现场强制采用 TN —S 三相五线式供电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及加强对用电的管理。各级漏电保护器是 TN —S 供电系统中最关键的保护设备,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现场所具有的特殊性, 总是造成各级漏电保护器的频繁跳闸。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施工现场的正常施工, 而且使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通过在施工现场对施工用电的管理和体验,对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的原因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2 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的原因 漏电保护器布局不合理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CJ46 — 88 ,在临时用电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应装设漏电保护器, 形成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的模式。由于施工现场所具有的特殊性, 如电工素质差、接线错误、非电工接线、线路破损、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损坏、部分用电器具没有经过开关箱及施工现场管理不善等原因,以及漏电保护器本身不可避免的误动和拒动,再加上在实际施工中没有按照工地的实际情况对漏电保护器进行布置, 造成了总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 停电范围较大。在施工高峰期, 总漏电保护器的频繁跳闸不仅严重影响了工地的正常施工, 而且让处理故障的电工疲于奔命, 甚至束手无策。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外, 需要从技术的角度,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漏电保护器进行合理布置。在一些住宅楼工地、工业项目等比较大的施工现场, 需要将整个工地按专业或不同的施工队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漏电保护范围, 在每个保护范围内形成二级漏电保护, 必要时形成三级漏电保护, 这样可以提高每个保护范围内二或三级漏电保护的保护灵敏度, 提高保护范围内故障漏电时的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率, 减少总漏电保护器跳闸。合理的布置也可以促使各个施工队自主管理和方便项目部的统下管理。这样工地进线总电源上的漏电保护器, 可主要做为施工现场防止电气火灾隐患和电气短路的总保护, 兼做每个小的漏电保护范围的后备保护, 它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大小在 200 ~ 500m A 之间选择,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可选择0. 2—0. 3s ,可极大地减少浪涌电压、电流、电磁干扰对总漏电保护器的影响,提高总漏电保护器动作的选择性和可靠性。如果能通过加强对工地漏电保护器的管理, 使每个漏电保护范围内的二级漏电保护处于有效保护状态, 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工地总漏电保护器的频繁跳闸机率。 在保护范围内没有形成有效的二或三级漏电保护开关箱内的末级漏电保护器是用电设备的主保护, 如果末级漏电保护器不装、损坏或选型不当, 将可能导致上级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如施工现场有的照明部分相当混乱, 存在很多问题: 工地照明线经常随施工部位的改变而重新敷设, 乱拉乱挂现象比较多, 导线绝缘不是很好,经常漏电;现场办公室照明线虽然比较固定,但是一般固定的比较低,人很容易触及, 还带有一些插座回路,在很多时候都不装漏电保护器,特别是在天刚黑需要照明的时候,经常造成了总漏电保护器频繁跳闸。施工现场移动设备比较多, 如振捣棒、手电钻、小型切割机、打夯机、小型电焊机等随机使用性比较强,有的时候使用这些设备时没有
建筑工地零时电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