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年(开元二十五年 ),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
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
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
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
出来。
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
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如曹植的《杂诗》 (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
的例子。
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
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
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
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
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
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
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
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 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
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
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
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
睛之笔。
《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 ‘直’字之佳。
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
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
落日的景色特点。
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
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 ——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
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
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qqqqq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