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镇中心小学 高军义
一、 课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它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才有着特殊的要求,人才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基于这种原因,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于是,“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它们带着崭新的教育理念,冲击着旧有的教育观念。但,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广大教师注重的是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培养的则是应付考试的能力,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师道尊严”的思想使得大多数学生变得“唯命是从”“循规蹈矩”,不敢超越老师的语言多想多说多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也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不感兴趣,一切困难依赖于老师。因而很多学生自我表现的天性被过分的“谦虚”所代替,任凭教师如何启发,都“稳如泰山”、“畏缩不前”、“主动让贤”。以上现象在我们农村小学更为严重。长此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形成不健全的人格。我们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确立的,课题组的老师们决定从课堂实践中找到改变这种面貌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界定
自我表现是人们自觉的印象控制过程,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基本方面。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主观条件。能力和活动紧密相连,一方面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且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以一定的知识能力储备为前提。
自我表现能力是指自己通过某种途径,巧妙运用某种方法,在一定场合向别人展示自己所谓的特长或优势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主观条件。
课堂自我表现能力是指自己通过某种途径、运用某种方法,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特长或优势的个性心理特征。
语文课堂自我表现能力是指通过运用技能(听、说、读、写)、人际交往、个体表演等任意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特长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自信心、主动性和能动性密切相关。我校属于家村小学,经济不发达,班级人数众多,针对此情况,我们将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定位于:能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达到自我选择、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目的。
本课题研究状况:
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开放式学习,使之自主发展。因而他们的学生很自信,自我表现欲望特强,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我国教育注重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解题技能。因
我校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中,明确提出高效教育的根基是:满足自我构建与自我表现的需要。教师能给这两大需要以满足,就会使个体产生愉快的情绪,反过来愉快的情绪又会强化个体自我构建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实验表明,要想使这一育人系统有效地运行,首先必须尊重儿童自我构建的自我表现的主动性,给儿童提供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儿童朝着社会需求的方面健康发展。
本课题的突破点:农村孩子见识少,又受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谦虚、腼腆、内秀等的影响较大,加之教师的不当操作,使学生自我表现的天性被扭曲了。他们养成了疏于表现或不愿表现,致使本属于学生的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和舞台。因而我校的课题侧重研究在校内语文课堂上,如何消除不利因素,培养学生的自我展演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为以后的人
《小学生语文课堂自我展示能力的研究》结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