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如何提高总总部工作效率
21-2
本报告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反映意见和建议
一、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匹配
二、股份公司总部职能部门
三、个人角色
四、制度与流程
五、其他方面
说明:反馈意见 建议
公司的职能经历了生产
········
事业部设立后,一些公司的基础管理、
………
第1页/共21页
21-3
一、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匹配
1、公司的发展定位
股份公司经过五年的发展
从单一的BB生产向BB、商品CC等产业链的发展
BB产能规模已经从zz万吨发展到zzzz多万吨;商品CC生产能力超过百万方;
生产、销售区域从###—¥¥¥地区扩大到全省南、北、东部范围,进而向全国挺进,进入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南沿海地区、环渤海湾
………
公司的职能经历了生产经营型、经营管理型阶段,并向战略职能型发展
公司的组织结构从公司、分(子)公司的集权式模式过渡到事业部模式的分权式管理
公司的组织结构、职能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匹配
第2页/共21页
21-4
2、管理体制
事业部设立后,其内部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大有起色,表明模式可行、有效;
股份公司应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进行资产控股管理和发展方向控制,把战略管理职责(股份公司)与运营管理职责(各事业部)分开;
股份公司严格控制管理的关键部位,抓住核心,下放细节,给事业部一定的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事业部的职能,同时加强审计职能;
股份公司应不定期组织各事业部交流运营管理经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目前事业部架构基本适应公司运作,但存在沟通协调问题。
事业部管理模式符合公司目前发展的需求
在事业部制架构下,总部是投资与战略决策中心,拥有对公司经营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具体表现在“用人权”和“财权上”。各事业部则在总部总体战略与投资框架内享有充分与明确的自主权,是受总部控制的利润中心,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第3页/共21页
21-5
3、总部的管理层次
股份公司与????公司某些部门组织上的合并,形成总部部门对待各事业部业务上的“厚此薄彼”现象,互相牵扯多;
总部对A事业部管理过细,没能发挥事业部运营管理的空间、失去主动性;
销售总公司与A事业部的关系──双方协调难度大;
在具体操作上,总部-事业部-分子公司的“责、权、利”出现交叉、混淆和缺失;
对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一是降低部门的效率和权威,二是增加高层管理的负担和精力;
高层、中层信息不对称、不共享,缺乏正确执行流程,形成管理上的“错位”(如人员调动);
股份公司职能部门的归属问题不很明确,职能分工、服务对象不明确,无序的越权指挥和越级汇报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股份公司对事业部的管理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大的战略、策略应把握住。
第4页/共21页
21-6
总部的管理层与职能部门的关系,应当实行 “一个上级” 的原则,每位领导对职权范围内的部门管理,职能部门对自己的主管领导负责;避免“上对下”的越级、超权管理、“下对上”的越级汇报
总部的管理层应该“用一个声音”对各事业部的管理
职能部门定位合适,但人手不足,职能发挥有限;
管理模式有待探讨,事业部制是扁平式放权管理,即总部授权事业部管理,则应压缩总部职能部门设置;公司实行总部集权式管理,是通过授权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因此部门的职能发挥取决于管理模式的定位;
高层、职能部门目前对事业部管理存在不平衡:对A事业部特别是????公司管得细、管得多,对其他事业部相对弱些;被管理者和管理者都有意见;
高管层之间应加强沟通,认识基本达成一致,决策要统一。
第5页/共21页
21-7
4、总部的职能部门设置
从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的角度,认为将服务型职能部门合并
从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应加强技术型职能部门的力量,并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增设新的部门
解决部分职能部门的定位与职能相互矛盾的问题,如审计部
公司应理顺销售总公司与A事业部的关系,有些应由总部下达的指令却由事业部转达,关系不畅,职能转移;
总部职能部门设置不能限制,不能单从精简、降低成本考虑,因公司发展或增或减;有些部门应单设,有些部门可以合并,有些部门人员要加强;
应增设一个市场信息收集、宏观管理市场区域、调控事业部营销导向的部门;
股份公司应该有自己的试验、研究中心,避免下属各事业部重复做同一个产品的试验、检验,降低不必要的费用。
第6页/共21页
21-8
二、总部职能部门
1、职能设置与职能发挥
技术中心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忙于应付,被动式工作,没有精力考虑深层次问题。在项目管理上,技术中心、分中心和项目组
如何提高总总部工作效率PPT教案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