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墨子作品中圣人形象 .doc浅议《墨子》作品中圣人形象
才商 要:师从儒学的墨子,为顺应时代发展,提出尚贤使能之人才标准,圣人首当 其中为其人才之最佳人选。通观《墨子》全书,对圣人介绍较为详细,之所以对其大加宣扬, 墨子希望统治者能以圣人为师,对当世之人有圣必用,为天下兴利。
关键词:墨了人才思想圣人形象
墨子初授业与儒家,后因思想、观点不同,弃儒倡墨,开展独立的学派活动, 成为墨家的开山之祖,其学说思想全部体现在《墨子》这本著作中。《韩非子•显 学》篇云:“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 1。针对当时战 乱纷繁的复杂局势,墨子痛心疾首,他察看社会、回顾历史,剖析为政者,认为 天下大乱,彼此厮杀,归根结底源于为证者之不仁,使用的人之不贤。所以墨子 提出了以“尚贤使能”为核心的人才思想。墨子要求选用官吏必须先举贤而后据 其德能授职,要求不避卑贱,量才用贤则必须不亲亲。围绕进一步宣扬落实自己 的人才思想,墨子在其著作中,对涉及到的圣人、圣王、士、贤者、仁人、君子 以及小人、谗佞、奸臣等都进行了形象而具体的描述,甚至还树立了圣人作为人 才品第中的顶层形象,把其作为人之楷模,时时、处处、事事都以仁义为根本, 是统治者赖以治国的最高人选。本文就《墨子》一书中涉及到的圣人形象进行简 单分析,以期管窥《墨子》人才思想之精髓。
通观《墨子》全书,作为人才思想体现的人才品第问题,墨子并没有展开专 门讨论,也没有提出非常鲜明的主张和划分标准,但其关于人才品第的阐述却是 散见《墨子》一书的各个章节,其中正邪高下各有所涉及,正面以圣人、仁人、 君子、贤人、忠臣以及士(包括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等,反面则以暴王、奸臣、 谗佞、小人等。文中所举品第形象,主要是为了坚定统治者任用贤能人才之决心, 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从正反来两面劝说他们向圣人、圣王、明君看齐,实是从“众
贤”的需求出发。《墨子》一书,对圣人介绍较为详细,直接列举圣人多达50 处,文中所描述圣人皆是人才之楷模,是德行最高之人,是“欲王天下,正诸侯” 的最佳人选。当然,由于“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其圣人在界定标准 上基本同于孔子的圣人标准。
圣人应该是在德行上至高至上之人,《墨子》借用《周颂》之言:“圣人之德, 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圻不崩。若日 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文中所引均出此书,下同)这样看来,“圣 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脩久也。故圣人之德盖总乎天地者也。”(《墨子•尚 贤中》),而其德行又具体表现为“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 利,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墨子•尚 贤中》)为了达到“德盖天地”的要求,圣人必须在自身修为上做到“藏于心者 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 票颠,而犹弗舍者”(《墨子•修身》)。为此,《墨子》一书中提出了 “必去六辟, 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使三者代御,比为圣人”(《墨子•贵义》)的观点,旗 帜鲜明地亮出了圣人的标准,必须没有六种邪僻,,沉默之思索天下之大事,一 心为公,与人言谈,要谆谆教诲,行动必能够利天下,凡事能够皆从于义。正所 谓圣人要能“必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而用仁义。手、足、口、鼻、 耳,从事于义”(《墨子•贵
浅议墨子作品中圣人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