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续集 12) 忆母亲,母爱似海作者:百丈口人(潘世安) 岁月匆匆,人生苦短。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近三年了。近来,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我脑海里时常浮现, 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爱; 母亲一生勤劳节俭的生活;母亲的人品;母亲教育儿女的为人之道。母亲是在 2012 年冬夜间安睡安祥的仙逝。母亲的突然远离我们而去, 做子女的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噩耗传来, 我的头脑突然间犹如五雷轰顶的感觉。母亲走了, 悲痛之心使我时常不知不觉地想念母亲, 常常在睡梦中梦见母亲,睡梦中与母亲一起生活的情景。因此, 对母亲的思念也就越来越强烈。想起母亲,仿佛就在昨天; 想起母亲,我的心就会黯然伤怀,独自泪下。母亲不在了, 母亲平时对子女的唠叨, 我才真正悟出母亲是对儿女的爱。母亲的爱是浸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母爱的甘霖一直在滋润着我们。母爱情深似海, 儿女们是海里的鱼儿, 是海面上飞翔的鸟儿, 在母爱的哺乳下茁壮成长。母爱儿时是这样, 少年时是这样, 中年时还是这样, 到了我们自己都当上了爷爷, 母亲的爱依然是这样。母爱无时不在。在我心目中的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的女人。生活在集体所有制的时代, 人们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母亲饱经了生活的风霜雪雨, 尝尽了人生的辛酸苦辣, 熬过了多少个艰难的日日夜夜。母亲辛苦了一辈子,换来是对子女的爱。曾记得,母亲为了我们儿女能吃饱饭、穿暖衣, 有书读, 母亲不怕艰辛, 不怕累活, 像个男子汉一样和我爸时常一起去边远的小镇乡村当民工修公路; 平日里在家起早摸黑做豆腐,挑着豆腐走街窜户在叫卖,赚点小钱贴补家用。从我的记忆起, 我感觉母亲去做苦力活和脏乱活,平时做点小生意,都是默默无言, 她从不埋怨和计较个人得失, 生活中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想办法去解决。父亲那年 58 岁生了一场大病,母亲除了要照顾父亲, 家里所有的活和事都是母亲自己扛下来,单独承受。母亲的善良和对别人的爱也很受子女感动。 70 年代我母亲在镇上自家房屋开了一个小客栈, 母亲经营小客栈和经营豆腐作坊, 也经常会救济一些比我们家还穷的人,对住在我们家路过一些困难客人, 母亲不但不收住宿费,还无偿的给饭吃。母亲做小生意赚了点小钱, 别人需要也经常会借给, 别人无力偿还的借款母亲也当救济了。曾记得, 1990 年百丈口当地发了一场大洪水,家家户户都受灾,灾后大家那时也没有了食物。当时我家养了一头 120 多公斤的猪, 为了补充周边居民的灾后食物, 我的父母亲把猪给杀了半卖半送人, 也为百丈那场洪灾人们的生活做了一点小奉献。母亲对别人的爱和乐善好施,这个也许是继承了我奶奶对人有救苦同情的慈悲心。在解放前和解放后奶奶一直做点小生意, 爷爷是当地搬运工人, 有时也去撑船, 赚点钱有了一点积累, 平时自己家里生活节俭, 而对别人会乐善好施。奶奶在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 就无偿的捐助了泰顺明山寺一千斤稻谷, 200 市斤山茶油, 能耕田可繁殖的一头母水牛, 明山寺当时大部分的出家人都是以种田为生的。奶奶 70 年代以前给别人共借去没有偿还的钱就达 2 万元多元。奶奶借给别人无力偿还的钱,生前还对我们交待不要去讨债,救苦救难值得。我奶奶的佛教修身思想,在百丈镇当地老一辈人中是受人称赞的。好人也许就真的有好报, 奶奶平时没有什么生病,身体健康, 奶奶是在白天午休时安祥的仙逝, 享年 90
亿母亲母爱似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