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主要内容
宏观背景与战略意义
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
落实规划与合作对接
第1页/共68页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包括总纲、实施细则和具体名录。
这份蓝图的绘就,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已完成顶层设计。方略既定,可以预见,京津冀区域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时期。
第2页/共68页
特殊性
国家重视“程度”——空前的
推进工作“力度”——总纲、实施细则、具体名录,既有顶层设计,也有实施方案和路线图。
实际工作“难度”——京津冀地区的特殊性
第3页/共68页
一、宏观背景与战略意义
区域内在要求
环境“倒逼”
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第4页/共68页
(一)京津冀三地发展的内在要求
: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好首都,推动北京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
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和形象;
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首要窗口;
全国的首善之区
——要率先示范,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
第5页/共68页
北京的主要优势:
地位高、体量大、实力强、变化快、素质好
2015年
,%;%.
,人均GDP16278美元,科技创新居于全国前列。
北京的主要问题:
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生态严峻
比如蓝天难见、繁星无影、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等。特别是这些年来发生的长时间、大面积雾霾,不断损害了市民健康,也损害了中国形象、首都形象。 (APEC)
第6页/共68页
长期以来,北京凭借其首都优势,集聚了周边乃至全国大量优质资源,这种强大的“虹吸”效应,不仅导致出现了“环首都贫困带”,而且使首都北京因过度集聚深受“大城市病”困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京首都核心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7页/共68页
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功能过于集中,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于功能疏解。 而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过程,既给区域带来发展契机,同时也是首都北京实现转型升级的“蝶变”过程。
表面看,北京的问题是人口过多带来的,其实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北京既有作为首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功能,又有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等诸多功能,必然吸引大量人口流入,使城市的功能、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8页/共68页
:也离不开北京和河北
天津的主要优势:海港优势、现代制造优势、科技教育优势、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
天津的主要问题:
从产业结构看:重化工业比重较大,急需要向集约化、高端制造、现代服务转型升级,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消费驱动转型;
从发展后劲看:外来嵌入式大项目根植性差,经济的内生性不强,本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活跃,发展后劲堪忧;
从发展阶段看:仍处于工业化后期集聚极化阶段,与周边竞争多于合作,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从发展环境看:经济大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与改善民生的矛盾仍较为突出。
第9页/共68页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PPT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