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农民调查报告.doc绵阳农民调查报告
农民是农村社会组成的细胞,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 绵阳市有近400万农村户籍人口,摸清其生产生活状况,对于保障绵阳市“三农” 工作科学决策、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发展、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全面小康具 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绵阳市委张锦明副书记亲自挂帅,绵阳市委农村工作办 公室牵头,绵阳市县两级农办、统计局、调查队共同参与,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 绵阳农民现状调查,基本摸清了农民生产生活现状与诉求,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 下: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和实地座谈调研相结合,在全市随机抽取50个乡 (镇)100个村200个组,以《农民现状调查表》方式进行全面统计调查(以下 简称《调查表》),在抽中的合作社各确定10户农户以《农民现状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以下简称《问卷》)。
《农民现状调查表》共计3张56个指标,重点对田地、户籍、城镇购房、 子女就学、老人照顾、农村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实际调查10416户、32219人,耕地面积达到30063亩。
《农民现状调查问卷》1张,重点对农业生产、家庭收入消费、居住、日常 消费品购买、劳动休闲外出务工、教育文化信息获取、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养老 等8个大项、37个问题进行问答调查,并书面征询被调查者对政府的意见和建 议。有效调查2005户,家庭在籍人口 7878人,户均3. 93人。按照区域地貌分: 丘区1465户,占73%;坝区140户,占7%;山区400户,占20%。涉及涪城区 160户、游仙区200户、三台县400户、盐亭县278户、安县160户、梓潼县247 户、北川县、平武县各120户、江油市320户。
2005名受访对象性别构成:男1304人,占65%;女701人,占35%。年龄 结构 o: 18-30 岁占 6. 1%; 31-40 岁占 19. 1%; 41-50 岁占 37. 5%; 51-70 岁占 37. 3%。 文化结构:小学及以下占36%;%高中(中专、技校)占11. 1%;大
%;大学及以上占0. 4%o
总体来看,由于采取了科学、严谨的调查方法,做到了组织有序,被调查对 象无论是在区域分布、经济收入,还是在性别构成、年龄层次和文化程度方面都 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调查所涉及的问题,涵盖农民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针对性很 强,取得的数据真实、有用,信息量大,不仅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都还有重 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这次农民现状调查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 成功。
二、绵阳农民生产生活的现状
(一) 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种植业和务工
从主要收入来源看,绵阳农民家庭收入当前依然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打工收 入,分别占家庭总收入的50. 5%和35%。排在后面的依次是:养殖业收入,占8. 5%; 家庭经营性收入, %;政府农林补贴及其它收入,占2. 4%。
(二) 农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居住地向城镇转移趋势。受调查的2005户、7878人中,居住在家半年以上 的5306人,占67. 4%o其中,%、学龄前儿童及在本乡镇 读人口占15. 8%,即农村常住居民中老人和小孩占了 46. 4%o离开本乡镇半年以 上的2572人,占户籍人口的32. 6%。离乡居住的主要诱因是:务工经商的占25. 3%, 随父母外出或在外读书的占6. 6%,随务工者与子女外出占0. 7%o据此推断,绵 阳市392. 93农村户籍居民中,常住农村的有265万左右,一年中有半年以上离
开本乡镇的人口有128万多,离开本乡镇属于务工经商的有99. 5万。
住房以砖混楼房为主。“”地震后,有近50万户农民享受灾后重建补 贴进行房屋重建,农民的住房条件极大改善。调查反映,目前居住砖混楼房的占 %,砖(木)瓦平房的占37. 2%, 土墙房占7. 3%,%。在灾后重建 和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多数农户也因建房欠债。调查反映,不欠债的占43. 8%, 欠3万以下的占28. 4%,欠3—5万元的占17. 5%,%。
(三) 农村劳动力老化、弱化
劳动力年龄以50、60人员为主。据调查统计,200个农业合作社共有现实 的劳动力22889个,占调查总人数的70. l%o其中:16-30岁(80后)占19. 9%; 31-40 岁(70 后)占 22. 50%; 41-60 岁(60 后)占 40. 1%; 60 岁以上(50 后) 占 17. 4%o
就业以半工半农为主。在2005个受访对象中,只搞种养业的占24. 4%;半 工(商)%;农忙收种,农闲务工经商的占24. 8%;农忙务农,其 余时间耍的
绵阳农民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