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实体的终极存在,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一种超现实的境界和追求。我们说共产主义形而上的存在决非虚无飘渺,可望
而不可及,因为人不能在自我的超然性中生成,实践作为人本源性的生存活动,
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在实践中把自己创造成人的,而实践是现实的、具体的,
这样形而上的人在形而下的世界中生成,抽象还原到具体,共产主义的最高理
想和最终目标存在于解决现实矛盾的实践之中。
对共产主义的追理想与信念的统一,共产主义者的行为追求,不只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即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过程,也是一种理念的追求或信念的追求,遵循和实践共产主义的基本理念或信念的过程。共产主义理想也是社会政治理想
与个人道德理想的统一,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也是个人道德修养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共产主义理想是终极性与非终极性的统一,共产主义具有终极性,是古往今来人们的追求,但是其终极性是相对的,它的实现并不是人类社会的终结,我们能否作这样的猜想:共产主义社会也许不是某一种特定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新纪元,包含着若干个新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一系列未来社会形态的统称,这些社会形态构成另一轮人类历史的循环发展。
马克思论述了三种形态的共产主义:第一种是粗陋的共产主义,它是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积极的扬弃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二种是仍然处十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影响下的共产主义;第三种是作为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所理解和代表的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一般特征是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消灭买卖,消灭资产阶级,消灭剥削;用全民教育代替阶级教育;消灭阶级对立,国家将消亡,建立每一个人都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认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决不能离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原理,回答共产主义社会能否实现的问题,也必须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去寻找答案。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共产主义的第一特征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社会产品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对此,有人从资源的角度,运用某些经济学的原理加以解释,认为社会产品无法实现极大丰富,因为,要实现社会产品极大丰富,首先必须有极其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作为支持,而地球资源有限,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有限的资源永远无法满足无限的社会需求,其实,从现代科技的角度来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非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人类在资源问题上并非完全束手无策。
二、关于共产主义生产力特征及共产主义的一般特征概论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人的发展等方面概括为:生产力极人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在社会化人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了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社会生产和分配完全由计划来完成,商品、货币和传统的社会分工不复存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将消失;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阶级、国家、政党已经消亡,代替它们的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整个社会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人们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中央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对此,有的同志质疑:如果生产资料的全社会共同所有制和按需分配都不算共产主义经济制度特征和本质规定,而只是追求在物质财富,思想精神和人的发展三个方面的极大提高,这是不是用抽象特征来取代基本特征?实际上,同志对此问题已经做出一个回答,未来社会的发展可以做出科学的预测,但是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用实践去回答。
-----栾量海 《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发展论坛》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在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所不能比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恩格斯指出:在未来的新社会中,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工业的这种发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现在由于私有制的压迫和土地的分散而很难以利用现有的改良成果和科学成就的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