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导读
主讲人:
1
【高考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读考纲
2
面临最大问题:
读不懂
审不清
答不准
3
诗歌鉴赏的三“懂”
1、懂密码 —理解内容
2、懂审题 —明确指向
3、懂表达 —准确表述
4
懂密码
5
密码1.题目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6
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笛声的韵味,“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末句“故园情”写出了“闻笛”的感受。抓住题中“闻笛”,笛声“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了。
7
其他诸如:
《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
《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8
密码2.注释
两种作用
一是暗示背景,就是介绍作者这时所处的环境,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是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
9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10
诗词鉴赏指导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