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良: 《超限战》的无限和有限 1999 年《超限战》甫一面世,就受到读者追捧,与此同时也在国际上受到广泛恶评。解放军军事理论家乔良和王湘穗在《超限战》中为弱国战胜强敌找出了许多可能性, 他们提出的“超限战”理论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六年后《超限战》一书再版。本报记者对话《超限战》作者之一乔良, 企图寻找到本书的思想起源以及《超限战》思想流传的逻辑所在。乔良( 《超限战》作者之一) (摄影/ 本报记者郭延冰) 1955 年出生在山西一个军人家庭,祖籍河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 空军大校, 一级作家。主要作品有《末日之门》、《灵旗》、《大冰河》等。多次获全国、全军大奖。除文学创作外, 长期潜心于军事理论研究, 与人合著、合编有《军官素质论》、《世界军事列强博览》、《全球军力排行榜》等。《超限战》作者:乔良王湘穗版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年9月定价: 元“超限战”这一崭新的概念涵盖了战争与战法两个方面。作者认为, 这是一种可以超越实力局限和制约的战争方式, 因此, 它对处于强势和弱势的国家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最好是不带价值判断阅读新京报: 在本书再版序言中你写道:“我们要写给这个世界的, 只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兵书, 而不是一部道学专著。”并且说“不认同用伦理学观点去度量兵学理论”。那你觉得什么是战争, 战争的范畴是否应该存在界限? 乔良(以下简称乔) :你说的是指对战争的解释,还是克劳拉塞维茨对于战争的定义?比如说克劳拉塞维茨说的战争就是一个国家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另外一个国家服从它的意志,这是给战争的正规定义。要让我说, 传统意义的战争就是武装集团之间的暴力博弈。现在很多的人把超限战的定义都搞错了。新京报:怎么搞错了? 乔: 要讲出一个道理让人们去理解它, 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要说现在西方国家用其他的语言来理解它, 就连使用汉语的人们互相间都很难理解。可是实际上你在读《超限战》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这本书非常浅显, 这本书没有一个句子是读不懂的。为什么产生这么大差异的理解呢?我觉得是很多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把自己的立场加进去了。新京报:是不是说如果不带价值判断来读这本书会更好一些? 乔:是。最好是不带价值判断。由于我们这本书是今天写成的书,人在读的时候很容易带价值判断。如果我们和孙子同样古老, 人们在阅读时就会单纯把它当作一本流传至今的书来看了。现在还有谁会在价值判断的层面上去挑剔《孙子兵法》呢?孙子之所以写《孙子兵法》, 他要的就是战胜敌人, 在这一点上《孙子兵法》和《超限战》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没有人去挑剔它。今天人们却在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超限战》,这里面掺杂的因素太多,其实和《超限战》无关,甚至跟我和我的合作者都没有关系。新京报:那你觉得掺杂的这些因素是什么? 乔: 国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 包括某些人阴暗的心理因素等等, 什么因素都有。比方说美国人, 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始终抱有警觉和担心,这个时候,中国人说任何话和做任何事情,只要比较显眼一些,美国人都会给以关注并且给出结论。我们在寻找少死人的战争方式新京报:那么《超限战》所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乔:我们想表达的是战争正在超出军事的界限。在过去的几千年中, 战争带有太多的暴力性,暴力性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后果非常悲惨。而我和王湘穗现在认识到:
乔良:《超限战》的无限和有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