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乡镇信访工作作者: 佚名收集: 文秘家园阅览: 17 更新: 2007-8-26 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文章标题:如何做好乡镇信访工作如何做好乡镇信访工作乡镇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最基层的信访工作, 是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通过乡镇信访渠道直接反映上来; 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通过乡镇信访渠道协调化解, 消除在萌芽状态。因此做好乡镇信访工作, 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维护农村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要求; 对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乡镇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农村社会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分配格局日见雏形,乡镇信访工作也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信访总量由少向多转变;二是信访内容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以前的信访大多谋求解决涉及个体利益问题, 而当前群众信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则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土地权属纠纷、村务公开、村干部违法违纪、水电移民、社会治安、民政优抚、环境污染等涉及群体切身利益的新问题, 解决难度较大; 三是信访主体由个体向群体转变,“单”访越来越少,“群”访越来越多, 上访主体多元化、联合化、组织化倾向明显。上访人员往往利用集体名义, 有组织、有目的地上访, 使要解决处理的问题更趋复杂化, 群体性上访的急剧增加, 已成为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无疑是基层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二、乡镇信访工作中存在的几个误区第一个误区, 认为信访工作管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主要表现在缺乏政治敏感性和“信访问题无小事”的意识不强, 片面认为信访工作不是乡镇中心工作, 不容易出政绩, 群众反映的问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成不了大气候,无妨工作大局,对出现的问题反映不敏感,处理起来拖拖拉拉,“紧病慢大夫”,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难,群众不信任,使问题扩大化、复杂化,或因工作疏漏、留下隐患而形成新的问题,造成重信、重访和越级访。第二个误区,认为群众反映问题是“找麻烦”、“闹事”。主要表现在缺乏换位思考、宗旨观念不强、工作作风差,强“堵”硬“压”,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存在厌烦、抱怨情绪,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视为“找麻烦”、“闹事”,不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苦楚,不平心静气地与他们沟通,冷“眼”冷“语”,不疏不导,轻则不理不睬,敷衍塞责, 重则出言不逊, 厉声训斥。对所发生的集体访、越级访, 不是主动从自身工作中查找原因而是牢骚满腹, 强调客观理由, 推卸责任。结果误了群众的事, 凉了群众的心, 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第三个误区,处理信访工作“就事论事”。主要表现在不能多方面辩证剖析问题、缺乏拓展思路的能力和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工作中凭经验、凭主观臆断或因私而偏, 对信访个案只重表象,不看实质,看不透问题的根本结症,弄不清问题的相互关联,不能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处理起来常常是就丁抓丁,就卯抓卯,“糊涂僧判断糊涂案”,结果治标不治本。第四个误区,信访工作习惯于搞“一阵风”。主要表现在缺乏长效性保障措施,头脑中“搞好稳定才能求得发展”这根弦没有时刻绷紧, 平时不注重基础性工作, 而是习惯于搞阶段性突击,一遇到敏感问题就仓促上阵,搞
如何做好乡镇信访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