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寻觅之途消弭思念的裂痕.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寻觅之途消弭思念的裂痕
将《特别响,非常近》视做9·11小说,未免小瞧了它。没错,其故事源头与背景是那场惨绝人寰的悲剧,人物的痛楚与悲伤亦环绕之,但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显然未将自己的创作拘囿于一个固定事件的限定中,他借一名孩童的寻觅之途,延展开去,探究着更具普泛性的肉身与精神困境,记忆与想象在虚实之间徘徊,思念的裂痕或许可找到弥合途径,而事关存在与死亡,显然须更深层次的思考切入之。
男孩奥斯卡九岁,他的小脑袋瓜儿里总是蹦出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如想发明一种茶壶,壶嘴能吹出好听的调调,或演出莎士比亚,或和我一起哈哈大笑),并坚持不懈地和大科学家斯蒂芬·霍金通信,而他最快乐的时光都是和父亲一起度过的。不幸的是,父亲在“9·11”事件中丧生,奥斯卡陷入巨大的悲伤之中。在清理遗物时,他发现了一只封面写着“布莱克”的信封和一枚钥匙,不知所由何来。奥斯卡踏上了寻找纽约城所有叫布莱克的居民的路程,这是对父亲所留物事的交代,也是自己疗治创伤与排解思念的方法……
应该说,以“9·11”事件这样的大悲剧为题材创作,在尺度的把握上是要冒风险的。近则触动创痛,远则难解其意,在敏感的美国读者这里是很难过关的。而乔纳森·萨福兰·弗尔选取了淡化惨剧背景的视角,也即“去9·11化”,他在多次访谈中也说,自己写的不是9·11小说,只是一个孩童的心理疗伤与漫游故事。这是一种高明的做法,既避免了距离大事件太近难免浅白直露,也使作品具有更为普泛的意义,即上升到人性的层面,当人类面对无理性的大屠杀时,该如何处理存在与死亡、记忆与遗忘的交织事端。
弗尔在讲述小奥斯卡的故事时,同时牵出了另一条叙事的线索,那就是奥斯卡祖父母的往事回忆。两位老人是二战时期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幸存者,亲人们全部在这次灾难中遇难,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们始终未完全走出创伤的阴影。我们可以看到,小奥斯卡的故事与爷爷奶奶的故事构成一种对称与比照:至亲逝去,徒留自己在世间徘徊,思念与莫名的内疚撕扯着脆弱的心灵。小奥斯卡走上了寻觅之途,而爷爷是不告而别离家数十年,均源于忍受不了心理所受的重压,死者长已矣,我为什么还独活世上?我的存在是不是对不住已不在人世的亲人?另外还有记忆与遗忘,小奥斯卡对妈妈不满,是因为她有了一个新男友,这意味着对爸爸的遗忘;而他不仅保留着所有关于爸爸的往事回忆,还有珍贵的最后时段电话录音,以及那枚钥匙和
“布莱克”信封,且通过寻找来加强记忆,消弭思念的裂痕。
至于寻找的结果,事实上并不重要,小奥斯卡要的是过程,且在寻觅之途临近终结时,他兀自忧心其结束。其实,他期盼的是一切均未发生,或时空可以倒转,如他幻想的倒置过来放的照片,“他便可以飞过一扇窗户,回到大楼里,烟雾会回到飞机将要撞出来的那个大洞里”,以至回到街上,回到地铁,直到回到家里,一切又和从前一样,
“我们会平安无事”。小奥斯卡的幻想如此忧伤,如此动人,我们都希望他的冀望成真,却又徒唤奈何

以寻觅之途消弭思念的裂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