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秦可卿的人物形象及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曹公的《红楼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全书中最有别于其他古代小说的莫过于作者对待女性的态度,作者对妇女是饱含理解、同情、关切以及体贴的,读完此书,不难感受到书中的那些女子们有着鲜活的生命。秦可卿,在第五回出场,于第十三回结束了生命,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唯一一名有完整结局的女子,而其又位于十二钗正册的第十二位,倒过来便是第一位,我认为这样一名“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的女子绝不仅仅是一个“风流”、“香艳”的人物,虽然她在书中的出场并不多,但我认为,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之一。首先,对于秦可卿的形象,我认为“风流”、“香艳”只是表象,曹公笔下的秦可卿其实是一名令人怜爱的薄命女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是宝玉游太虚仙境时看到的秦可卿的判词,从判词上看,曹雪芹对秦可卿是持一种批评的态度,尤其是在《红楼梦曲?好事终》中“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 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虽然主要是批评作为贾府长房的宁国府的贾敬和贾府族长的贾珍,但是,“擅风情, 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几句说的可确实是秦可卿,分量很重,可见,曹雪芹对秦可卿的批评是十分严厉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曹雪芹在这一角色是既是批评又是同情爱怜的。首先,曹雪芹将秦可卿放在了十二钗的正册;其次,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仙姑是“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说明曹雪芹认为秦可卿是兼具黛玉与宝钗的优点,因此乳名为“兼美”, 是一个值得被喜爱的人物;而且,曹雪芹虽然说秦可卿“主淫”,但是书中并没有特别直接的描写其风流行为,这种模棱两可的文字到让人认为其与贾珍的这段“不伦之恋”是完全处于被动方,是屈于家长的权力和威严。虽然曹公给秦可卿定下了“主淫”的判词,但是我认为她的“淫”并不是一种出于本性的表现,这种想法源于书中对秦可卿之死的描写。曹雪芹对秦可卿之死的描写是非常模糊的,这一话题向来是红学研究者的热点议题,看过不少红学家对秦可卿之死的见解,我认为秦可卿并非病死而是自缢而死这一说法比较有可信度:其一,在第五回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画“一座高楼,上有美人悬梁自尽”充分暗示了秦可卿的结局是自缢而死;其二,在秦可卿死后众人的反应, 王熙凤是“吓了一身冷汗”,贾宝玉是“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觉哇的一声, 只喷出一口血来”,而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如果说秦可卿是病死的那么府中人对于秦可卿的病情恶化应该有所了解,悲伤之情也应是慢慢生出而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反应则未免太过激了,早在第十回尤氏便因秦可卿的病而吩咐贾蓉请张太医为秦可卿医治,当时张太医说过“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然而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时确是冬底,如果秦可卿确是病死,那么在其病情恶化的时候与她关系甚好的尤氏应该陪在其身边,但是尤氏却“正犯了胃气疼的旧症,睡在床上”,这一点着实让人费解。书中还有许多疑点,在此我不一一赘述,总而言之,秦可卿应该是自缢而死的,导致她自缢而死的,应该是她与贾珍之间的乱伦关系给她带来的极重的心理压力,由此,我认为秦可卿是值得人同情的薄命女,如果她的本性风流,就不会因此而感到如此沉重的心理压力以至于自缢而死。从曹雪芹身处的那个
《红楼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