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门预算制度改革
会计092班 学号:09064101 毕美艳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 由政府各个部门编
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 部门预算的实
施,严格了预算管理,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是防止腐败的重要 手段和预防措施之一,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行部门预算制 度,需要将部门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部门所属单位收支全部纳入预算 编制。部门预算收支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也包括事业单位预算;既 包括一般收支预算,也包括政府基金收支预算;既包括基本支出预算, 也包括项目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部门直接安排预算,也包括有预算 分配权部门安排的预算,还包括预算外资金安排的预算。
部门预算是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综合预算 ,在当今世界经济 多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又极其复杂的大背景下 ,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和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逐步建立中 ,部门预
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白2000年以来,我国不断地推进部门预算改革 经过十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起与 精品文档
国际惯例相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部门预算管理模 式及运行机制。但现行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仍存在很大局限性 ,比如
预算编制周期短,缺乏科学合理的支出定额标准,专项支出预算编审 和执行缺乏经验,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 ,存在短期无 预算状态,预算管理透明度不高,部门预算的配套改革措施相对滞后 等等。因此,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部门预算制度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1、部门预算编制没有标准定额,计划弹性大。
完整、科学的支出定额体系是衡量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的标
准,也是编制的预算能够顺利执行,年度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 我们现在之所以还摆脱不了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 关键就是缺乏这样一套支出定额体系。另外,没有定额标准,也很难 确定资源工作合理的支出规模,如何保证、保证多少很难做到比较客 观地加以衡量,也给预算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果预算编制不能真正符合实际开支的需要,不能避免“跑、冒、 滴、漏”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执行中的各种问题,计划的随意性 精品文档
大,预算漫天要价,挤占挪用,铺张浪费,事业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如果说前一阶段的预算改革主要的是在形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那
么支出定额标准就是下一步继续深化改革、 在预算编制的内涵上进行 突破所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2、部门预算编制难以做到白下而上。
财政部门预算控制数下达各部门后,各部门编报正式预算的时间 只有10天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做到从基层单位逐 级编报汇总预算。水利部所属预算单位有5级,但预算编制并不是从 5级汇总而来,只能由主管单位按以往的情况估列代编。一方面预算 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没有预算,预算 管理很难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也支付不到基层。
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时间和传统做法的影响,财政部门和业务 部门之间、部门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对实际需求了解不够。财政部 门或主管单位财务部门在核定预算时, 缺乏客观依据,该安排的项目 没有安排,不该安排的项目安排了,或者对所报项目的预算金额统统 削减一部分,这些做法都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造成一定的损害。
例如,2002年水利部编制项目预算几百项,说明几百万字,但最后 确定的预算只占很小的比例,这样必然会影响各部门预算编制的积极 性,预算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大幅度提前预算编制的启 动时间,拉长预算编制周期。以美国为例,从开始准备到编制完成开 始执行往往要24个月,其中大量的工作和时间都用在进行宏观形势 的预测、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以及业务管理部门和财政管理部门之间 的反复充分的磋商。这样下来,预算编制可以得到有关各方面的充分 研究分析和酝酿,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实际需求和财政支持的结合。 这
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预算编制比较粗,许多项目都还沿袭了过去切块打捆的编报办 法,没有按要求细化到具体单位和具体项目。 在具体执行上存在很大 的不确定性,不仅很难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衔接, 不能起到预算管理监督的作用,而且容易滋生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 违法犯罪行为。
部口预算是事业发展计划的综合反映,是加强单位宏观调控能
力、改善资金使用状况的有效手段,是涉及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集 预测与决策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单位法人以及相关领导必须高 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切实履行预算工作的主体责任,有效组织 相关部门共同完成编制预算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真实性、 合理性。
浅谈部门预算制度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