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匡超人课件PPT课件.ppt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重点: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 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 可笑可鄙的人的。 难点:1、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 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第1页/共22页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第2页/共22页
疏通文意 (对照课下注解,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第3页/共22页
步骤一:说说“儒家”和“儒林”
儒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儒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东汉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中是这样说的: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第4页/共22页
吴敬梓把作品的主要人物锁定在儒士阶层,通过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构筑芸芸众生的儒林,来表达自己对科举制度、功名富贵等社会现实的深刻见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作者取材视角之独特,对社会批判的力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5页/共22页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只因喜欢杜牧诗句“人生只合扬州老”一语成谶。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不再与统治阶层为伍。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在秦淮水亭,历时十余年时间,创造出不朽之作《儒林外史》
第6页/共22页
谈出阅读感受
关于《儒林外史》的主题,请学生认真阅读并理解单元及课文导语。
第7页/共22页
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讨论一:
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第8页/共22页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独特感受
对待家人的态度
执意送夫人下乡
隐瞒婚史,再结夫妻
置办丧事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
潘三入狱,恕不探望
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第9页/共22页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众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善良纯净,讲孝道、重情义。
第10页/共22页

匡超人课件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27 KB
  • 时间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