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生理状态下尿液中仅含有少量蛋白(< 150 mg/24h)。
尿蛋白成分包括:白蛋白、糖蛋白、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酶类等,常规检查一般检查不出来。
蛋白尿指尿液中总蛋白;尿蛋白定性检查阳性和(或)尿定量检查超过150 mg/24h,则称为蛋白尿。 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第1页/共10页
微量白蛋白
正常尿液中仅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排出(< 30 mg/24h);若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 30-300 mg/g,或8h尿白蛋白定量20-200 μg/min,或24 h尿液中白蛋白排泄量在30-300 mg范围内时,称之为微量白蛋白尿(MAU),是诊断早期或轻微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
第2页/共10页
MAU的检测方法
MAU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两种:
(1)采集任意时刻尿样(清晨首次尿最佳)检测UACR,若UACR为30-300 mg/g即可诊断为MAU。操作较为简便,推荐作为首选方法;
(2)留取24 h尿样检测MAU,若尿白蛋白排泄量为30-300 mg/24h则可诊为MAU。6-8 h尿液检测尿白蛋白定量也可用于MAU检测,但临床较少应用。
第3页/共10页
蛋白尿程度分级
(±): g- g/L;
(+): g- g/L;
(++): g- g/L;
(+++): g- g/L;
(++++):尿蛋白在> g/L。
第4页/共10页
蛋白尿的分类
生理性蛋白尿
肾脏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
◆ 功能性蛋白尿:尿蛋白量一般小于<1 g/24h,见于剧烈运动后,发热/脱水,过度寒冷、高温作业、精神紧张等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去除病因后即可消失。
◆ 体位性蛋白尿:尿蛋白在直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常见于青少年,尿蛋白定量一般小于<1 g/24h。
◆ 运动后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会出现蛋白尿。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决定蛋白尿的主要因素,。
第5页/共10页
溢出性蛋白尿(肾前性)
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均正常,是由于血循环中某些较低分子量(<6-7万)的蛋白质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出,并超过肾小管再吸收能力而出现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严重挤压伤的肌红蛋白尿、骨髓瘤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