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pptx中考道德与法治 (河北专用)
第三单元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1.(2018河北,4,2分)隋某与丁某是不同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双方因客户买卖房屋问题发生纠纷,隋某便在朋友圈及房产中介微信群内辱骂丁某是“人渣”“不会有好下场”。对丁某维权有帮助的提示是 ( )
①隋某涉嫌侵犯名誉权
②给予隋某同样的回击
③向法院提起诉讼讨回公道
④依法追究隋某的刑事责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组 2014—2018年河北中考题组
中考预测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身权利和维权途径。题干中的关键词“辱骂”说明隋某侵犯了丁某的名誉权,故①正确;当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要依法维权,诉讼是合理的维权途径之一,故③正确;②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属于偏激的行为,排除;此题中隋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而不是刑事违法行为,④错误。故选A。
宪法是我国法律的根基。随着宪法的修改完善,宪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回答下题。
2.(2016河北,5,2分)在商场买完东西往外走的老高,被身边一位刚丢钱包的青年怀疑为小偷。青年要对老高进行搜身,经常学法的老高用宪法知识劝阻了他。老高讲的应该是 ( )
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②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③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知情权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宪法的作用的知识。题干强调了两条关键信息,一是“被怀疑为小偷,要被搜身”,二是“用宪法知识劝阻”。前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与公民的财产权和知情权无关,故选①,排除②③。用宪法知识劝阻青年,说明每个公民都需要遵守宪法,故选④。本题应选A。
3.(2015河北,23,3分)小张决定通过检察院网站举报某单位领导的贪污腐败问题。他的正确做法是 ( )
①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②在网上表达对领导的不满
③提供相关事实和证据 ④了解网上举报的相关规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①③④是行使监督权的正确做法。公民行使监督权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错误。故选C。
4.(2014河北,3,2分)在某城市,一群大妈因为跳广场舞,音响开得特别响,竟遭到小区居民泼粪的“礼遇”。大妈们深感委屈,“我们不就跳个舞吗,碍着谁了?”下列选项所示道理,有助于减缓大妈们委屈的是 ( )
①跳舞是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善于调控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③每个人都要增强公德意识
④享有健身权不能妨害别人的休息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调控情绪、公德意识、正确行使权利等相关知识。大妈们的遭遇与其音响开得特别响、影响小区居民的休息有关,要避免此类事件,大妈们应增强公德意识、要做到享有健身权不能妨害别人的休息权。大妈们感到委屈,属于消极情绪,需要调节,告诉大妈们善于调控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②③④有助于减缓大妈们的委屈,①的做法与题意不符。故选A。
审题技巧 本题的关键点是“减缓大妈们委屈”,大妈们跳舞时,音响开得特别响,说明在行使权利时已经损害到了他人的合法权利,这就不是正确行使权利的做法,所以选项中就不应该强调跳舞是公民的合法权利,如果强调,不仅不能减缓大妈们的委屈,反而让大妈们更觉委屈,其他三个题肢均能恰当、合理、合情地指出大妈们行为的不妥之外,有助于减缓大妈们委屈。
5.[2018河北,28(3)(4)(5),15分]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歌曲承载历史记忆,是了解一个时代历史的窗口;歌曲表达民族情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对经典歌曲的理解和态度,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材料一 多年来,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但社会生活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一些人把国歌设置为手机铃声;一些人把国歌当成促销活动热闹曲。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国歌有了法律保障。
法律连线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
第七条 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
第八条 国歌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不得作为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1)如果奏唱国歌时再有人嬉笑打闹,我们应该怎样做?(2分)由此体会国歌法与我们的关系,请加以说明。(4分)
第三单元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